忆一场江南“清明雨上”

2025-04-04 14:33 阅读
当代江西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许多人关于江南的所有憧憬幻想,或许来源于一场烟雨梦。
苏杭本是好时节,江西亦是真江南。雨中的美,江南一带展现得最为细腻透彻。江西的春雨,更似一位丹青妙手,在赣鄱大地上挥毫泼墨,将山水、人文与哲思糅合成东方美学的极致表达。
庐山观云亭。周继根/摄
 

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

 

一个“烟”字,道尽春雨的缥缈与柔美。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朦胧的山峦、绵延的流水,湿润的水汽缭绕四周,为江西的山水风物披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轻纱,添了几许仙气,活生生一幅疏密有致、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卷。
一蓑烟雨梦徽州,青砖黛瓦马头墙。婺源的古村落,在春雨的轻抚下,宛如从唐诗宋词里走来的水墨画。雨打青砖,墨洒街巷,粉墙黛瓦在雨幕中愈发明晰,大珠小珠顺着屋檐滑落,溅起一地细碎的光华。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在春雨的润泽下,金黄的花朵愈发娇艳欲滴,大片大片的金黄与远处青山、白墙黑瓦相互映衬,绘就一幅绚烂又雅致的田园风光。漫步于街巷,脚下凹凸的青石板铭刻着岁月的痕迹,高高的马头墙后,深宅大院演绎着数百年的传奇故事。
一汀烟雨,山色空蒙。庐山一下雨,便被云雾装点成诗画之境。“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时而云雾缭绕,时而云收雾敛,山峦与天空早已融为一体。不断汇聚的雨水,让山涧溪水裹挟飞瀑轰鸣而下,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一刻被完美复刻。当你登上山峰顶端,只觉已然凌驾于云海之上,世间万物皆在脚下沉浮。
若雨中奔赴三清山,则又是另一番奇妙体验。远处的山峰在朦胧烟雨中若隐若现,方才还清晰可见的“巨蟒出山”“东方女神”,转眼间便被云海吞没,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轮廓,更显神秘莫测。山崖边、树林旁、花丛中,目之所及,皆似添加了奇幻特效的绝美景致,美得动人心魄。
繁华外,市井处,古镇里,方是人间;细雨下、斜风里、青烟中,最是江南。雨落古镇,更显妩媚。走进望仙谷,依悬崖而建的夯土房被雨水洗出温暖赭色,木格窗棂垂下雨帘。岩铺老街上,油纸伞在非遗工坊前次第绽开,弋阳腔戏台传来婉转唱段,百味街的铅山烫粉香气裹着雨雾升腾,勾勒出活态传承的市井画卷。
踏入雨中的葛仙村,青石板街映照着唐风灯笼的暖光,道文化体验馆群沿溪排列。雨丝掠过洗尘门的圆形拱廊,与定时喷薄的水雾相互交融,将游客引入“道法自然”的美妙意境。在这样的古镇,撑一把油纸伞,踱步于悠长雨巷,人早已化作画中一景,与山水浑然一体。
水墨婺源。
 

 

春雨润万物,破土为新生

 

春雨滋润土壤,万物开始复苏、发育、生长,给沉睡的大地带来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惊喜与希望。
农耕和春雨相伴相生,文人墨客总是钟情于春雨,并为它提炼具有个性特征的春雨意象。如《诗经》将春雨比作“灵雨”或“甘雨”,魏晋时期的文人骚客则常用“时雨”“喜雨”代指春雨,此外还有“膏雨”等说法,既象征自然生命力,也寄托对丰饶年景的期盼。
一场春雨淅淅沥沥洒落之后,赣鄱大地便热热闹闹地开启了一场至鲜至美的舌尖盛宴。那些隐匿在田园、山林、河涧里的精灵,在春雨的滋润下,将厚藏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滋味尽情释放出来。山林中的春笋,河涧中肥美的螺蛳,田野里粉嫩的荠菜、香椿、小蒜、马兰头,都是江西人餐桌上的佳肴,真是“一口一个春天”!
对景德镇的制瓷匠人们来说,阴雨天如同上天的恩赐,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天气里,才能烧制得出景德镇特有的上品瓷器——天青瓷。“瓷都景德镇,烟雨润千年。”瓷器经窑火的烧制,呈现出温润如玉、精美绝伦的姿态,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瑰宝。
烟雨朦胧中,赣剧的悠扬唱腔穿透雨幕,演员们粉墨登场,水袖翻飞间,演绎着千古传奇。烟雨营造出的朦胧、湿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赣剧表演的情境塑造、情感表达里,为其温婉添了几分诗意。
春雨的普惠与温柔,就这样融入江西人的生活,成为比节气更生动的文化记忆。
烟雨江西。
 

清风慰情深,春雨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杜牧三言两语便描绘出清明时节独有的凄美意境。斜织的雨幕中,纷扬的雨丝宛若绵延千年的愁绪,织就天地间的哀思经纬,在杏花烟雨中诉说着对先人与英烈的深沉追念。
在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中,我们常听到“清明时节,天清地明,天地人三界交通无碍”,这形象地描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超越生死的神秘意境,并影响了清明祭祀仪式安排。
袅袅青烟裹挟着檀香升空,素白菊花寄托着无尽思念,佳肴鲜果承载着后辈的祈愿。人们相信,在这个特殊时空节点,天地灵气氤氲交汇,逝者的魂灵能够感知人间的追思。这种仪式感让清明节超越了单纯的节气概念,彰显出中华文明对生命延续的独特诠释。
青山埋忠骨,清明祭英魂。这片土地见证过太多故事:安源煤矿的工人举着火把争取权益,南昌城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的竹林掩护过红军的行踪,瑞金的土屋里诞生了最早的苏维埃政权……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透,每一座山峦,都铭刻着革命先辈的坚韧。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万,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更有无数未留下姓名的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树立起一座座信仰信念的丰碑。
清明祭英烈。
 
当我们伫立在革命纪念馆泛黄的照片前,触摸着烈士遗留的破军衣、生锈的步枪,历史的回响便穿越时空而来。那些在硝烟中冲锋的身影,那些在刑场上发自内心的呐喊,那些用信仰点燃的忠魂,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当清明雨丝再次轻抚这片红土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轮回的生生不息,更是精神血脉的代代相传。逝者安息、生者奋进,愿每一个黎明都带来前行的勇气,让未竟的理想在接力中绽放光芒,让思念沉淀为滋养生命的土壤,在时光里书写更辽阔的明天。(作者:李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