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小小雷竹笋 “加工”增效益(图)
万年县作为雷竹种植大县,全县雷竹种植面积近4万亩。除了外销,当地积极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投身竹笋加工领域,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农民卖笋难题,更显著提升了竹笋的产出效益。
位于山坞之中的万年县迅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便是一家专注于雷竹笋加工的企业。走进车间,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一百多位本地村民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劳作。据公司主要负责人黄玲介绍,今年是企业的首次生产年,每日初加工雷竹笋约有20万斤。

万年县迅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过去主要开展雷竹种植及竹笋代销业务。去年年初,公司着手规划建设加工厂,到目前已建成6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初加工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备均已投入运营。在车间内,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对雷竹笋进行清洗、蒸煮杀青、冷却、切老根、剥壳、杀菌、封罐等操作。尽管只是初级加工,但每一道工序都执行了严格的质量把控。
记者从县农业部门获悉,当前虽非竹笋高产期,市场上仍有大量竹笋供应。为切实解决农民卖笋难问题,县内几家雷竹笋加工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全力收购农民手中剩余的竹笋并进行加工,同时为3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大源镇鲇山村委会木湾村村民胡豆英满脸笑意地说,“我家种了四五亩雷竹,竹笋都由厂里收购,我自己也在厂里工作,每天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
万年县迅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不满足于初级加工,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深加工生产线,还与省内高等院校携手合作开发竹笋新产品。现已成功推出油焖笋、炭烤笋、清水笋等15个品种,这不仅有效消化了农民手中滞销的竹笋,还极大地提升了竹笋的附加值。黄玲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表示,后续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深入开发新产品,推进深加工业务,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全年竹笋加工量突破1500万斤。(万年融媒体记者赵德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