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重拳出击,刹住短视频恶意营销歪风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4类问题,既反映了百姓意见集中、深恶痛绝的问题,也掐住了网络乱象的“七寸”。可以预见,在专项行动有力整治下,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必将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生态必将更加清朗。
当前,短视频逐渐成为网民获取信息、获取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方式,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乱象。譬如,有的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有的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有的编造、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事件,制造社会焦虑、网络戾气,挑动群体对立;有的利用“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快速致富”等噱头,诱骗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非理性消费。这些虚假摆拍的短视频不仅毫无价值,还容易引发社会负面情绪的传播,暴露出畸形的名利观、价值观。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既给乱象丛生的短视频领域敲响了警钟,也是在重新塑造短视频领域良好生态,让网络更加清朗,广大网民一致点赞。
互联网时代,“流量变现”变成某些人眼里的“香饽饽”,他们念起了歪门邪道的“生意经”。唯有瞄准“吸睛即吸金”心态,该处罚的处罚,该关停的关停,该曝光的曝光,使违法者丧失平台,进而掐断不良短视频背后的经济命脉,才能让不法者“痛到不敢再犯”。
重拳打击短视频恶意营销行为,需法治利剑、技术铁网、平台担当、公众觉醒的多维协同。一方面,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平台及账号,要依法依规从严采取处置措施,及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处置案例,形成有力震慑。另一方面,对于创作者来说,要坚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靠优质内容吸引观众,而不是歪门邪道地恶意营销。此外,还网络空间以清朗,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力量都值得期待,广大网友要提高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点赞、转发恶意营销视频,遇到此类内容要及时举报。
破除短视频之“短视”弊端,“清朗”行动态度鲜明、行动有力。要以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重点整治问题,聚焦网民权益保护,压实平台责任,强化重点环节内容管理,从严处置处罚,才能更好铲除短视频恶意营销滋生的土壤,互联网空间也必将更加天朗气清、风清气正。
(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 谢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