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之谜:高血压的全面认识与防控措施

2025-04-18 09:58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梁方意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卫生院

  血压,这一看似简单的生理指标,却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尤其是高血压的出现,往往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旨在全面认识高血压,探讨其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防控措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医学上定义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状态。具体来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心脏收缩时的血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心脏舒张时的血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已知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状态,患者数量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5%~10%。

  二、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此外,肥胖、缺乏运动、年龄增长等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父母有高血压史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无家族史者的2倍。

  环境因素。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摄入过量的盐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此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也会使血压升高。

  生活方式。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小动脉硬化及左心室肥厚,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不运动会导致肌肉的收缩舒张活动减少,血管的弹性和舒缩功能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间接影响血压的调节。

  三、高血压的症状与危害

  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疲劳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高血压所特有的,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高血压的长期存在会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对心脏来说,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对大脑来说,高血压会引发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对肾脏来说,高血压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尿毒症;对眼睛来说,高血压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等。

  四、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高血压的防控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一)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减少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钾、镁等矿物质的摄入,如多吃香蕉、橙子、菠菜等富含钾元素的蔬果;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减少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2次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需注意,运动应适量,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二)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常见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五、高血压的监测与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检,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全面认识高血压的成因、症状、危害以及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手段,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公众也应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健康意识,共同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