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作者:汪飞燕(鹰潭市逸夫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低段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对相关学理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在该教学模式推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阻碍,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旨在为提升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低段;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整合性的教学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将相关的知识内容整合为一个大的教学单元,从整体上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低段大单元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1.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大单元教学设计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其重要支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低段大单元教学中,以《时间在哪里》为例,学生并非一开始就对时间概念有清晰的认知,他们需要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来构建对时间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如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等模糊的时间概念,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钟表的结构、学会认读时间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索中构建完整的时间知识体系。
此外,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时间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时间的概念、钟表的认读方法等学科基本结构,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认知结构。例如,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如“小小钟表设计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表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钟表的结构和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时间的认读方法,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2.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的关联
核心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以《时间在哪里》为例,数学抽象素养体现在学生从生活中的各种计时工具和时间现象中抽象出钟表的概念和时间的表示方法。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钟表,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如都有表盘、指针等,进而理解时间的本质。
逻辑推理素养在学生学习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例如,学生需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推理出具体的时间。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这种推理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素养则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来培养。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明早上7时起床,洗漱用了15分钟,吃早饭用了20分钟,他几点可以出门上学?”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最后是时间的应用,如合理安排时间、计算经过时间等。这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例如,让学生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安排一天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在教学方法上,可能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单元,提高教学效果。
三、推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现实阻碍
1.教师观念与能力的局限
在小学数学低段推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是关键因素,但目前存在诸多局限。
从观念层面来看,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较深,习惯于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单个知识点,就能应对考试,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这种强调知识整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例如,在《时间在哪里》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可能只是让学生记忆钟表的认读方法,而没有将时间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联系。这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缺乏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认同感,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积极主动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在能力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课程整合能力。然而,很多教师长期专注于单个知识点的教学,缺乏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以《时间在哪里》为例,教师可能只关注了钟表认读这一知识点,而没有将其与数学中的加减法(如计算经过时间)、语文中的时间描述等知识进行整合。此外,大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具备创新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出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但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难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教学活动。
2.教学资源的不足
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大阻碍。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可能更侧重于知识点的呈现,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支持不够。以《时间在哪里》为例,教材可能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钟表的结构和认读方法,缺乏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和拓展内容。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指导和资源,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除了教材,教学辅助资源也相对匮乏。在大单元教学中,需要丰富的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资源来支持教学。例如,在《时间在哪里》的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实物钟表、模型钟表和动画演示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钟表的结构和时间的变化。但一些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资源也不够丰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影响了教学效果。
此外,网络教学资源虽然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和整合适合大单元教学的资源。而且,部分网络资源可能与教学实际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
3.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目前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在《时间在哪里》的教学评价中,可能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读时间,而忽略了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等核心素养方面的评价。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因为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学习过程,短期内可能无法在考试成绩上体现出明显的效果。教师担心采用大单元教学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评价。
此外,教学评价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进行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一系列工作,但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学结果,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新。这使得教师缺乏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动力和积极性。
学生个体差异的挑战
小学数学低段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给大单元教学设计带来了挑战。在《时间在哪里》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概念和钟表认读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而有些学生可能对时间概念比较模糊,理解钟表的结构和认读方法存在困难。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很难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案。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则难以理解,容易产生挫败感。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有些学生则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大单元教学中,如何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低段大单元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其重要意义,认识到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实施整合内容、创设情境、强化评价等有效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大单元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慕浩男,大单元教学下小学数学低段乘法教学策略[ N 河北经济日报,2024-09-12(010).
[2]何爱爱,指向"问题提出"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D ].西南大学,2022.
[3]黄雪蛙,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D ].西南大学,2021.
[4]朱国平,《基于结构化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