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江西迎盛会 共绘地球未来图——“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开幕侧记
张愉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西颖
4月23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景德镇开幕。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代表参会。图为大会现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翰林摄
4月23日,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办的“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景德镇开幕。
8时30分许,一场以“未来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关于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发展的智慧盛宴启幕。
会场高朋满座,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20余名院士以及全球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计数百人。“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表示,“未来地球计划”的使命是重塑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敬畏自然、担当责任、唤醒文明自觉。
中场休息也成为交流时间。极地未来高级顾问、挪威驻华大使馆前文化参赞、国际知名公益环保人士梅园梅活跃在会场各处,她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中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交谈。“未来地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专家的参与。”梅园梅说,“这次会议超重要!超好!”与梅园梅一样,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黄大鹏也抓紧在现场“取经”,他表示:“大会作为全球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大会也为年轻科学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场外,100余块展板上展示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气候变化适应与应对、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是大会为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展示和充分交流研究成果而特别设置的墙报展示与评选环节,以激发更多创新与活力。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00后在读博士陈泳君。“我是江西人,此次回家乡参加盛会,特别激动。”陈泳君将记者带到她的展板前,自豪地介绍,“我的研究方向是气候变暖对农田的影响,在稍后的会议中,我将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
开幕式致辞环节后还举办了特邀报告和“未来地球计划”国际核心计划进展汇报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德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等4人,先后作“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全球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复杂的地球系统:韧性和临界”“对形成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独立叙事的思考”“未来地球计划与冰冻圈科学的发展”主题报告,展示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突破。另有7名专家对核心计划作具体汇报,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采访中发现,“绿色”“生态”等成为参会人员口中的高频词。大家普遍认为,“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之所以选择景德镇,正是印证了江西全力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以及景德镇积极探索城市、产业、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与此同时,专家们的精彩演讲与真知灼见,为江西持续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西的青山绿水、景德镇的陶瓷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答案。”“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董文杰说,“江西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示范作用。本次大会将对促进江西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从全球视野到中国方案,从尖端科技到地方实践,当千年瓷都映照未来地球,一场双向赋能的“思想窑火”正锻造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