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为快|“免密支付”,安全才是根本
2025-04-24 05:51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在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今天,“免密支付”因其便捷,成为许多人日常支付的首选方式。然而,近期频频曝出盗刷事件——云南戚女士信用卡被盗刷3.86万元、重庆消费者一夜被盗刷162笔合计8万多元……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免密支付”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
“免密支付”是指用户在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交易。这一功能原本是为了优化支付体验,减少操作步骤,现实却表明,过度依赖“免密支付”可能导致支付安全防线形同虚设。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用户甚至不清楚自己何时开通了该功能,直到账户被盗刷才发现。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紧急提醒,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并建议立即检查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的授权设置,关闭不必要的免密支付权限。同时,消费者应谨慎使用公共无线网络,避免在不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以防遭遇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若发现账户异常交易,应第一时间冻结支付渠道,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客服,及时止损。
然而,仅靠消费者提高警惕远远不够。支付平台作为技术提供方,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不能为了追求便捷而忽视安全。目前,许多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默认开启,甚至未对用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这种“重体验、轻安全”的做法欠妥。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针对“免密支付”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明确支付平台、商户和用户三方的权责,确保消费者资金安全。例如,可要求支付平台在开通“免密支付”时进行二次验证,或对高风险交易增加生物识别等额外验证措施。
支付安全无小事。在数字化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便捷固然重要,但安全才是根本。无论是支付平台、监管部门,还是消费者自身,都应提高警惕,共同筑牢安全防线。(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