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契约精神,民宿生意难成

2025-05-01 08:06 阅读
钱江晚报

“五一”假期尚未启幕,酒店民宿毁约的戏码已在全国多地上演。近日,南京、苏州、天水、汕头、海口、徐州、鞍山、乐山、山西等多地监管部门发文告诫酒店、民宿经营者,规范“五一”节日期间市场价格行为,严格履行预订承诺,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擅自对已生效订单毁约提价,侵害消费者权益,一经发现,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强调:对此类价格欺诈行为,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

在旅游旺季,住宿市场供需失衡,酒店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价格波动演变成恶意取消订单、强制抬价时,这就逾越了合理界限。商家这种短视行为看似在短期内获取了利益,实则严重损害了行业信誉,无异于“杀鸡取卵”,必将影响自身的经营发展。

面对频发的毁约事件,游客正在形成新的生存智慧:预订时截屏留证,选有信用担保的平台,还会主动买取消险。一旦遭遇毁约事件,他们就会拨打12315投诉,在OTA(在线旅游)平台维权,还会在短视频平台曝光那些不良商家。但消费者不应成为商业乱象的“侦察兵”,市场迫切需要保障假日消费的市场监管。

监管部门及时介入,释放出清晰信号:市场经济绝非“丛林法则”,任何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守规则,秉持契约精神,不能为了逐利而肆意妄为。个别商家企图用“装修”“破产”等借口掩盖恶意抬价的本质,而监管部门的及时干预,正是为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但治理乱象不能止于事后追责,更需构建预防性治理机制。海口要求酒店民宿建立价格备案制度,天水推出信用承诺公示,这些创新举措将监管触角前移,让经营者从“不敢毁约”转向“不愿毁约”。也只有将信用积分与经营资质紧密挂钩,让毁约记录成为高悬于经营者头顶的利剑,自律才会成为商家的理性选择。

每逢节假日就暴发的住宿乱象,说到底就是因为供给弹性小,需求又很刚性。节假日期间价格波动本是市场规律,监管要管的不是合理涨价,而是恶意毁约行为。也就是,既要给正常经营留出空间,又要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

旅游产业靠的是口碑,民宿经济靠的是大家的信任。节假日酒店民宿毁约这事,不应止于节前整治的“规定动作”。毕竟,旅游经济本质上是体验经济,而所有美好体验的起点,都应是对契约的敬畏与坚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