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狂欢后,文旅“保鲜”秘籍是啥
持续点燃游客热情,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
作者 | 陶成
五月的赣鄱大地,山水人文在时光里重逢。赣江之滨《寻梦滕王阁》光影秀在南昌的夜空绽放,武功山金顶的帐篷群落成银河般的璀璨星阵,景德镇陶溪川的创意市集挤满世界各地的“景漂”创客……今年“五一”假期,江西文旅市场一片火热,日均168.2万人次的重点景区客流、15.6亿元的监测销售额,勾勒出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
当然,在这场旅游热潮的表象之下,涌动的不只是数据的狂欢,更是多元场景体验的全面绽放。走在日益拥挤的文旅赛道上,各地文旅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拷问:流量的“火”该如何持续烧下去?“高光时刻”如何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

作为县域旅游“顶流”,这个“五一”长假婺源人气依旧火爆。从梯田花海间的古风巡游到晒秋观景台的民俗展演,从朝阳染红梯田到暮色点亮古村,魅力持续绽放。夜幕降临时,无人机飞行秀、水上火壶、高跷傩舞、盛世烟花秀等重磅演出轮番登场,打造国风花火大会,加上沉浸式夜游《遇见婺源》和非遗打铁花表演,粉墙黛瓦与璀璨灯火相映。
在武功山景区,第五届星空帐篷节的启幕,为游客倾心打造晨起静观云海翻涌、入夜仰观银河璀璨的沉浸式体验。当“云海音乐会”邂逅星空露营,民谣旋律与自然穹顶下的露营浪漫相得益彰,织就出独特的文旅图景。
赣州的各大景区同样热度高涨。5月1日清晨,作为全国首个以“共享体育”为核心理念的地标性场馆,“鸟巢”试运营首日10万张预约门票在3分钟内被热情市民一抢而空,场外排队人群如长龙般绵延2公里,赣州蓉江新区赣南大道一带车流与人流交织,足见这座超级场馆的强大吸引力。
显然,在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后,江西正以多元文旅体验再度点燃游客热情,成为八方游客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

此番“五一”长假江西文旅持续火爆,绝非偶然的“意外之喜”,而是长期深耕细作后的“水到渠成”。
源于解码文化基因,让千年底蕴“活”起来。井冈山将红色歌谣融入全息投影情景剧,在黄洋界星空剧场重现革命历史;庐山把古琴雅集嵌入含鄱口景观,游客乘缆车听《高山流水》,借AR技术捕捉空中墨迹,实现山水与音律的跨时空对话;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发“金器修复师”体验,游客通过显微镜观测、3D建模参与文物复原,感受汉风古韵……
江西各地推动着文化遗产从展柜走向场景、历史记忆从单向输出转为双向互动。凝固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情感载体,构建起历史与生活的联结,引得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源于激活政策创新,让市场活力“涌”起来。从2023年“唱游江西”计划破题“音乐+景区”“演出+非遗”,将单一场景转化为全域引流入口;到2025年“数据要素×文旅”三年行动构建数字文旅大脑,实时监测客流、智能预警峰值,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经营主体乘势而为,一次次创造文旅引流奇迹。
以上饶望仙谷为例,通过构建“文旅+百业”融合生态,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可见,政策精准滴灌与市场活力迸发的“双向奔赴”,正推动江西文旅从政府主导的“独角戏”转向社会参与的“大合唱”,让产业发展动能持续涌动。
源于升级基础设施,让诗与远方“近”起来。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让南昌、上饶等城市融入长三角“1.5小时交通圈”,旅游目的地和游客目标市场的时空距离被大幅压缩;“云游江西”数字平台接入全省85%的文旅商户,集成预约购票、智能导览、消费折扣等12项功能,让“一部手机游江西”成为现实。
交通网络的“硬联通”与数字服务的“软升级”同频共振,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江西文旅正从“远方的风景”转化为“可随时抵达的生活方式”。

流量的爆发只是起点,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以“体验深耕”筑牢留客根基。在景德镇陶溪川,游客不仅能逛市集、看展演,还能参与陶艺课程、入驻文创工坊,甚至将作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确权”,推动“到此一游”向“深度共创”转变。这启示我们,可进一步挖掘“非遗+研学”“生态+康养”等复合场景,使景区从“流量收割机”升级为“生活方式提供者”。
以“数字孪生”构建长效连接。当前,数字技术作为连接供需的“神经中枢”,正重塑文旅消费的互动模式。滕王阁AR光影世界的扫码即入、“云游江西”平台的智能攻略推送,已实现线下体验与线上服务的无缝衔接。
流量转化的核心在于构建“线下体验-线上沉淀-持续互动”的完整闭环。这启示我们:景区可通过区块链生成专属数字藏品、AI自动生成定制化游览影像,将瞬时体验转化为可留存的数字记忆,让数字技术成为串联体验、沉淀情感的长效纽带。
以“主客共享”重构治理逻辑。从赣州“鸟巢”等场馆规划中配套智能交通与便民设施,实现公共空间双向赋能;到南昌将文化旅游与老城街区提升改造结合,让游客体验历史底蕴的同时提升居民休闲品质;再到婺源民宿嵌入“共享厨房”“非遗工坊”,推动民俗体验生活化。这启示着我们:当游客能触摸到真实的市井烟火,居民能切实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主客之间的情感认同便成为最稳固的留客“软纽带”,城市便拥有了留客的核心“软环境”。
当江西的山水未来不再只是镜头里的“背景板”,而是游客心中的“第二故乡”。这,或许就是文旅融合最动人的模样——不是惊鸿一瞥的绚烂,而是细水长流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