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视”界 ,我们全“力”以赴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周晓芳、柴 勇)近视是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而非准确落在视网膜上,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这种视力缺陷的形成与眼球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眼轴(眼球前后径)的增长是近视发展的主要解剖学基础。近视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中最关键的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当眼睛持续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需要收缩以调节焦距,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会对眼球壁产生压力,促使眼轴增长以适应这种视觉需求。从生物学角度看,这是眼球试图把近距离物品直接聚焦在视网膜上而免于持续调节的自然反应,但这种适应性变化却导致了近视的形成。遗传因素方面,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病理性近视具有较高的遗传倾向。
高度近视尤其值得警惕,因为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时,眼轴明显拉长,这种结构性改变会导致视网膜变薄萎缩,大大增加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及黄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功能,甚至导致低视力和盲。预防近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策略,从日常生活习惯到专门的防护措施,形成全方位的保护网。户外活动被证明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每天不少于2小时阳光下的户外运动对于预防近视有明确的作用。其科学原理在于,太阳光能够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可阻止眼轴增长。户外活动对近视的防护效果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儿童每天需要在1万lux的光照下度过2个小时以上才能有效预防近视。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是预防近视的另一关键措施。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电子设备,都需要遵循科学的用眼原则。
正确的读写姿势对预防近视同样重要。儿童青少年应养成"三个一"的良好习惯:眼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同时要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如不要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要边走边看书,也不要在移动的车厢内或光线暗弱、阳光直射的环境下阅读。
眼保健操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眼周围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孩子从小养成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的习惯,这对长期保护视力大有裨益。
营养与睡眠对眼睛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0~17岁是眼球和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研究表明,甜食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维生素B1和钙质,而钙是维持眼球壁弹性的重要元素,缺钙会使眼球壁弹性降低,促使眼轴伸长。同时,充足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视力恢复,还能保证与近视相关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减缓近视进展。
孩子出现视力下降的迹象时,及时准确地诊断至关重要。区分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是第一步,因为两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引起的暂时性视力模糊,通过适当休息和调节训练可以恢复;而真性近视则是眼球结构发生了实际改变(主要是眼轴增长),需要专业干预。确诊近视的"金标准"是散瞳验光,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应及时采取科学干预措施。
光学矫正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干预手段。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视物不清,延缓近视进展。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夜间佩戴的硬性隐形眼镜,通过暂时性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正近视,白天无需戴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同时被证实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离焦框架眼镜和离焦软镜则是通过在镜片设计上制造特定的光学离焦信号,来抑制眼轴增长。
药物干预是近视控制的另一重要途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通常为0.01%)是目前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近视控制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视网膜信号通路来减缓眼轴增长。
中医在近视防控方面也有独特贡献,耳穴压丸等中医技术经循证医学证实可控制近视进展。
2025年6月6日是我国第30个爱眼日,今年的主题依然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爱眼日虽然每年只有一天,但爱护眼睛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良好的视力,享受身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