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康复护理:打开融入世界的门
梁锦桂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儿童自幼开始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等为临床特征。多数儿童预后不佳,表现为终身智力残疾,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孤独症治疗多采用综合干预手段,不过很多家长对孤独症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本文针对孤独症的康复护理要点进一步详细地阐述,让家长提高重视,掌握恰当的护理方法。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的疾病,在儿童早期出现。孤独症患儿存在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交往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一些儿童有行为刻板的情况,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社交障碍表现为儿童缺乏交往活动,难以和其他小朋友建立伙伴关系。语言障碍表现为不语或者仅模仿别人的言语,与他人交流时用词和短句表达情绪。反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较强的声音刺激没有任何反应。智力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学习技能障碍和运动技能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经常性地重复拍手、来回奔跑等单一动作或者固定的生活习惯。
二、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护理要点
(一)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常用的手段有正性强化和促进。正性强化是强化某种行为时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目标行为后,伴随愉快的事件,提高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行为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奖励来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流。促进是一种培养新行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传递动作指导儿童的行为。例如在指导儿童使用叉子吃饭时,家长需要将手放在儿童的手上,带领儿童一起使用叉子,并在口头上教导儿童这一行为的做法和目的,清楚地讲述整个过程,指导其动作,可以帮助儿童掌握这一新行为。
(二)特殊教育和强化训练
特殊教育是公认的孤独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内容是以生活技能训练、语言训练和交往能力训练为主。家长要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语言技能、学习技能、社交技能等各方面的锻炼。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教导,让孤独症儿童掌握一些正确的社交行为,鼓励他们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使用恰当的语言克服语言障碍,能够让孩子顺利地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例如,在面对缺乏语言沟通能力的孤独症儿童时,可以使用图片交换交流系统。在该方法的支持下,选择合适的图片辅助儿童进行交流与表达。行为疗法并不会排斥语言的运用、阻碍语言的发展,反而能够让孤独症儿童更加清晰地表达想法,促使他们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对语言障碍的干预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特殊教育计划会根据每个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达到特殊要求。要做好孤独症儿童认知情况的事前评估工作,了解儿童各方面的表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逐步改善儿童的智力语言行为等情况。
三、孤独症儿童融入世界的有效路径
(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长需要多多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情况,为孤独症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儿童打开沟通之门,促进儿童融入世界。创设一个温馨友好的环境,使孤独症儿童逐步放松,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在环境中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通过适当的激励来影响孤独症儿童,促进他们敢于和他人沟通交流。
(二)创造互动机会
家长要为孤独症儿童创造各种互动机会,参与各种活动或者进行亲子互动,逐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环境现状,促使他们逐步融入社交的环境氛围中,敢于迈出第一步,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逐步学会合作和分享,从而融入世界。
(三)倾听和尊重
尽管孤独症儿童的表达方式有限,但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同样重要,作为家长和教师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表达,观察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反馈。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尊重孤独症儿童,尊重他们的选择,获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关系。
总之,即使父母平时忙于工作,也要注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孤独症的表现和康复手段,采取综合干预方法,干预他们的行为,强化功能训练,逐步改善各项症状,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