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谢磊 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育形式,将该方式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系统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点较多,给学生持续学习带来了些许阻碍,将项目式教学法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单元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一、规划项目教学目标与主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后,需在正式授课前规划明确项目目标和主题,提升项目教学吸引力,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中。
1.明确项目目标。本文以《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程为例,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目标,要适时考量学生学习状态与历史知识掌握度等。比如,当前学生在高一阶段已学习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内容,未能系统串联制度发展内容,因此对隋唐制度缺乏系统性认识。要将项目教学目标设计成摸索“古代政治机制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制度知识。
2.规划项目主题。明确项目教育目标后,要全面阅读了解历史课程教育标准,找出《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程教育要求,将主题设置成“变制和新局”等内容。
二、项目教学实践
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期间,要明确项目执行主体,教师通过引导辅助等举措帮助学生执行相关项目。为确保项目执行有效性,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驱动性问题,提出“隋唐制度创新整合方法”等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探究水平。在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强化实践性,即学生要自行开展情境创建、史料分析等形式的活动,了解隋唐之前与之后政治制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该阶段制度创新方法,系统了解掌握该阶段历史知识。
三、项目教学评价反馈
在完成项目式教学法实践操作后,学生要对此前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展示,根据学生讨论成果,教师开展评价反馈,引导学生自行了解《隋唐制度变化创新》内容,精准结合讨论成果和教材知识内容,使学生发现其与教材内容的不同,再适时探究相关知识,系统性了解隋唐制度变迁过程。利用项目式教学法,需综合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和课堂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该类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历史知识素养,保障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介绍了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包含明确项目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开展教学实践、进行项目教学评价反馈等,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学到更多历史知识,丰富历史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