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

2025-05-23 05:50 阅读
大江网-江西日报

 

  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会议活动现场布置应当简朴,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时隔近12年,党中央对这一重磅条例进行修订,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从革命战争年代“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从改革开放后“要勤俭办一切事情”,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成为铁规矩、硬杠杠……回顾历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一路发展壮大、攻坚克难的重要保证。今天,虽然国家的家底厚实了,百姓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会过时。党政机关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过紧日子,引领全社会形成崇清尚俭、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更不是一阵风。近年来,铺张浪费、享乐奢靡的隐形变异问题屡见不鲜,改头换面的超标接待、违规吃喝等现象仍未绝迹。新修订的《条例》聚焦新变化、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比如,对公务接待的标准、流程等作出更为细致、严格的规定;针对会议活动,提出“适合采取线上方式培训的应当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强调“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通过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更新升级,《条例》以更加强有力的刚性约束助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常态,筑牢清风正气的制度堤坝。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党政机关节省开支,不是“抠门”捂紧钱袋子一分钱不花,而是为了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如为企业减税降费,增加对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就业、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等。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其深意亦在于此。如何用“紧日子”换“好日子”,考验着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担当与智慧。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绩效,千方百计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不搞竭泽而渔的“短利”,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才能让每一分钱都花到需要之处,花进群众心坎里。

  过紧日子不是喊口号。各级党政机关应对标对表《条例》要求,深入查摆问题,做到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从思想上树牢过紧日子的意识,从一碗饭、一瓶水、一张纸做起,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真正让过紧日子形成习惯、变成常态。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