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顶流整活!江西又“潮”出圈了
传统文化、千年技艺与现代技术、潮流文化激情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走进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江西馆,你不仅会被各种“天花板级”的非遗震撼,更可处处发现“小巧思”——
一枚巴掌大的流沙冰箱贴,可见南昌四季;频频出圈的泡泡玛特,穿上了景德镇定制的“扒花”瓷裙;千年夏布变身养生锤、耳饰、钥匙扣;百亿顶流“小哪吒”则跃上了新余莲花绣……
那些曾点缀在边角处的潮玩文创,如今正唱起了主角,成为江西非遗焕新、文化出圈、产业出彩的生动注脚。
拥抱市场走进生活
江西非遗“潮”起来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向来是文博会的常客。
此次文博会,一幅8米长的夏布绣巨制《长江万里图》是江西馆当之无愧的“门面”。“80后”夏布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婉菁告诉记者,该作品以宋代赵芾《长江万里图》长卷为创作蓝本再创作,由她和团队耗费13个月而成。

▲长达8米的夏布绣巨制《长江万里图》
在此之外,吴婉菁还带来了多款夏布绣文创,如手提包、布艺饰品、帽子,乃至养生锤。这些小玩意颇受欢迎,不断有顾客前来问询细节。
以往“阳春白雪”的非遗艺术变身时尚单品,本质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在吴婉菁看来,从艺术品生活化,已然是一条明晰的夏布绣传承路径。
她说,过去夏布绣主打艺术刺绣,意在让艺术价值流传下去,代表着手艺人的温度和思想。如今,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求,还需要提供情绪价值,主动融入消费大环境和消费市场。
这意味着,非遗必须迎合时代要求,尤其是契合消费者的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让非遗回归生活、回归人民。”
带着这一思考,吴婉菁将年轻视角注入传统——
自2014年起,她邀请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开展共创,开发500余种夏布绣文创品,千年夏布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这些文创品,是当今推广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人们在喜爱的同时,也愿意购买。”她说。
对此,深圳游客程霏霏表示:“从前艺术刺绣动辄千元,现在一些小物件花两位数的价钱就能拥有,确实是拉进了普通消费者与非遗文化的距离。”
“扒花”遇上泡泡玛特
古老技艺与当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当Z世代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正催生新的文化范式。

▲江西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
在江西馆,你能看到景德镇陶瓷与中国潮玩领军企业泡泡玛特的跨界融合,经典的IP形象以白瓷塑身,更创新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扒花”工艺,向现代年轻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扒花,学名“粉彩轧道瓷”,诞生于清朝乾隆时期,以工艺繁复著称。通俗来说,就是用针在瓷器上绣花,古籍中称之为“锦上添花”。然而,由于扒花工艺制作难度极高且成本昂贵,对匠人的美术功底和手艺要求极高。“哪怕只有一针错了,整个作品就要报废。”景德镇辰天陶瓷有限公司业务主管黄高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2月,泡泡玛特与辰天陶瓷跨界合作的陶瓷潮玩“嫣胭入轧·瓷”正式亮相。而在更早之前,泡泡玛特就已推出由景德镇陶瓷匠人纯手工制作的首款陶瓷产品“炉火纯青·燃”,其亲签手稿样品特别版还以23万元的成交价,一度创造了中国潮流玩具收藏品单品全球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另一方面,辰天陶瓷还与华为、阿里巴巴、施华洛世奇、迪奥、路易威登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大厂何以纷纷将目光投向“千年瓷都”景德镇?
“在产品工艺上,景德镇有独特的优势。”黄高强一语道破。他提到,景德镇高白瓷以高温还原烧成,质地纯净细腻,色泽白皙无瑕,宛如美玉,且不会褪色,这样的高品质让品牌方尤为青睐。
同时,传统工艺赋能潮玩IP的形式,亦是对产品文化价值的一次凸显和深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陶瓷潮玩外,辰天陶瓷将“哪吒”和他的朋友们“请”入文博会。哪吒、敖丙、太乙真人、土拨鼠等“顶流”打破次元壁,化身陶瓷手办,形神兼备,细节感拉满,惊艳了无数游客。

▲哪吒陶瓷手办
每一项传统文化背后,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传承故事。传统文化因创新载体而流行的同时,这些故事也随之被讲述和倾听,进而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品牌与文化的“双赢”。
城市的花式“整活”
藏着破圈密码
对不少年轻人而言,去旅游,可以不买土特产,但一枚几厘米见方的冰箱贴,却是先买为敬的。
这不,本届深圳文博会开展以来,冰箱贴摊位处往往人头攒动,“爆款”产品更是开幕即断货。
江西馆也不例外。记者在南昌华赣传媒展区看到,一枚枚形态各异的冰箱贴,或是城市地标的缩影,或是微观的历史文物,方寸之间藏着流动的文明和旅途的诗意。

▲“江右之帆”艺术装置
采访中,记者偶遇了前来逛展的大学生孙雅楠。小姑娘一眼就相中了一套以南昌四季为主题的流沙冰箱贴。
“我们专门设计了南昌城市IP‘豚宝’四季游的元素,春夏秋冬的风景也分别选用万寿宫、赣江之星、滕王阁、绳金塔这四大南昌标志性景点。”展区工作人员刘飘说。
“都是我打卡过的地方!”孙雅楠惊喜地说。原来,2021年国庆假期,她和同学曾到南昌旅游。自此,南昌,这座历史悠久的人文古城,就一直镌刻在孙雅楠的记忆里。对她而言,这些小巧的冰箱贴,不只是装饰品,它们承载着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是旅途中美好记忆的具象化。

▲游客参观“样式雷”北京城中轴线故宫三大殿建筑结构模型
此外,除了景点、文物的IP化,南昌烟花秀、八一广场升旗仪式、南昌水煮等现象级文旅热点,也被设计成冰箱贴。它们有的融入木雕、有的是珐琅彩,还有的做成了小夜灯,真正实现了“万物皆可贴”。
城市的“整活”远不止于此。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区带来毛绒“军火库”系列文创,手枪、手雷、行军水壶化身毛绒文创,成为红色基因的“萌力传播者”。
寻乌馆则将“传家宝”——《寻乌调查》做成了文创,水杯、旅行牌、公文包、笔记本等特色文创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消费潮品。
在安远馆,以赣南脐橙为灵感打造的文创产品“橙王子”“橙公主”,更是一跃成为全场焦点,“萌”翻一众参展游客。

▲外国游客在江西安远馆与吉祥物合照
江西展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百花齐放”的江西文创,点燃了年轻人的消费热情,也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萌生去文创“诞生地”看一看的想法。频频“出圈”的小文创,正实实在在转化为带动城市“破圈”的“流量密码”。
向“新”而行
文化新业态释放新动能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放眼全国,文化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新业态应时而生,因时而起。

▲“大江新闻”融媒佳作亮相深圳文博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4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3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3.5%。
不断攀升的数字,折射出文化新业态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前不久,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产业大会在南昌召开。大会专门强调了“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文学、首饰潮玩、微短剧等新型文化业态”,吹响了江西高质量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号角。
随后,首届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南昌盛大启幕;江西组团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江西政企携手同行,勇立潮头,创新产品供给、深挖文化内涵、推动业态融合,交出了一份“干货满满”的成绩单,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消费新体验不断涌现。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英说,江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城、名地、名人众多,具有极强的IP可塑性。其指出,各种文化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对江西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各地应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加强区域文化互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IP符号、文化地标,将文化“软实力”锻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
滔滔鄱湖浪潮起,赣鄱文化向“新”而行。(孙沐雨、沈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