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让艺术走出剧场,融入城市脉搏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而艺术,则是文化绽放的绚丽花朵。近日,第九届江西艺术节拉开帷幕。作为江西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艺术盛会,本届艺术节以“赣地长歌·华章共启”为主题,堪称一场规模空前的文艺嘉年华。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江西文化自信与创新的生动展现。从往届的精彩到如今的突破,江西艺术节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篇章。
守正创新,艺术之花绽放新韵。江西艺术节始终扎根于赣鄱大地深厚的文化土壤,本届艺术节更是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开幕式上的“盛世梨园·锦绣赣鄱”戏曲晚会,老中青少四代同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与新生代演员联袂演出,传统戏曲在现代舞美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光彩。首次纳入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演,展现江西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的多元共融。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容的深度挖掘。从赣南采茶戏的“三奇三绝”,到汤显祖的“戏梦人生”,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望与创新表达。
文化惠民,艺术成果全民共享。“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江西艺术节的生动实践。本届江西艺术节以“城市即剧场,艺术即生活”为理念,创新推出“赣鄱好戏·周末有约”展演季,将赣剧精编小戏、赣韵戏歌、戏曲脱口秀、非遗绝活剧场、戏曲服装秀等融入景区、场馆、商圈、街区等场景,让艺术走出剧院,走进百姓生活。从专业剧场到乡村礼堂,从街头广场到校园操场,舞台无处不在。这种“接地气”的做法,让艺术不再高不可攀,而是真正融入人民的生活,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精神享受。
薪火相传,青年力量接续奋进。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而传承的希望在青年。本届江西艺术节特别注重青年艺术家的培养,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幕式上,88岁的赣剧泰斗胡瑞华与年轻演员同台献艺,这种“老带新”的传承模式,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江西艺术节通过“赣戏新秀”“赣鄱青美”等人才计划,为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文旅融合,艺术赋能城市发展。艺术与城市的融合,是本届江西艺术节的一大亮点。从6月持续至9月,从南昌的主会场到宜春、赣州的分会场,艺术节实现了全省联动,打造出“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看点、月月有主题”的文旅新场景。这种多地联动不仅丰富了艺术节的内容,更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艺术节期间,江西省赣剧院新院正式启用,成为江西又一个闪亮的文化新地标。艺术与城市的同频共振,让艺术的“流量”转化为经济的“增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江西艺术节,既是文化的“聚宝盆”,将赣鄱千年底蕴凝练成舞台上的璀璨;也是时代的“传声筒”,用艺术的语言讲述着江西的故事。当艺术走出剧场,融入城市的脉搏,当传统碰撞创新,迸发全新的生命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精彩演出,更是赣鄱大地文化自信的蓬勃生长。期待未来,江西艺术节继续以创新为舟、以惠民为帆,载着赣鄱文化驶向更辽阔的天地,让世界听见中国故事里的江西好声音。
(刘诗良)
编辑:胡宇浓
校对:吴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