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稳就业的牛鼻子

2025-06-30 05:17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抓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就抓住了就业工作“牛鼻子”,稳住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方协力,通过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广开就业门路,进一步推动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以江西为例,今年前5个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等三个主要指标均超时序进度完成。但也要看到,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22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需要保持在3000万以上,还有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实现稳定就业,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阻碍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痛点堵点不少。比如,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时差”,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不完善、就业环境不稳定,就业质量堪忧;退役军人因知识体系差异,就业转型困难重重……破解这些梗阻,必须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拓展就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全力以赴促进重点就业群体更高质量充分就业,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舞台上实现价值。

  政策工具箱的丰富与精准,是破题的关键。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应分类研判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就业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政策支持。比如,对高校毕业生,要抢抓毕业季的关键期,打出全链条政策“组合拳”,既要用足用好公共部门和政策性岗位,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要发挥减负稳岗政策杠杆效应,激励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特殊群体,政策要展现出更鲜明的兜底保障导向,比如,推出残疾人岗位补贴、退役军人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政策,确保特殊群体公平就业权利。

  岗位资源是就业的生命线,以更大力度挖潜拓展岗位是让重点群体“好就业”“就好业”的关键。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型消费催生新业态、新场景。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持续释放就业新空间。各地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确定本地区挖潜扩容的重点方向。今年4月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就是聚焦“1269”行动计划,提出在先进制造、新质生产力、重大工程等五大领域深挖潜力,用政策配置、资金投入等撬动更大岗位增量,为重点群体广开就业门路。

  就业服务体系越成熟完善,就业重点群体满意度越高。“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是当前就业领域的一大痛点。要推动人才供需有效适配,必须加强就业服务的“准度”。比如,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要把“就业直通车”开进校园,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走稳“就业路”。

  邹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