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深耕铜箔领域!看九江这家企业如何于微米间探寻创新密码

2025-06-30 21:28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舒海军 实习生熊文嘉报道:年产铜箔17.5万吨,产品远销日韩等国家;组建37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中20名博士、100余名硕士;多项铜箔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关键技术国产替代……这些是记者日前到九江本土民营企业——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福科技)采访时了解到的。

  亮眼数据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记者深入企业探寻答案。

  6月24日,德福科技无尘车间内,数十组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经过熔铜、制液、生箔、烘烤、分切等精密工序,一卷卷高性能铜箔下线打包,发往国内新能源龙头企业。

  德福科技技术部高级经理杨帅国指着产线上的铜箔介绍:“它们的厚度仅4微米,抗拉强度却高达650兆帕,是一般铜箔的2倍以上。这种铜箔能让电池更轻、续航更久、寿命更长。”

  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材料,轻薄化一度成为锂电铜箔的重要发展趋势。杨帅国解释道,“更薄、更强韧的铜箔能有效提升锂电池循环寿命、续航能力和耐用性”。

如此轻薄强韧的铜箔如何炼成?“关键在于我们自主研发的添加剂配方。”杨帅国一语道破关键:“公司以电化学、材料学研究为基础,开发出与公司生产工艺相适配的添加剂,实现了添加剂工艺环节的自主可控。”

  2017年,新能源产业兴起之初,得益于多年的行业深耕经验,德福科技敏锐捕捉到锂电铜箔的市场机遇,着手进军锂电铜箔市场。“当时行业普遍依赖外购添加剂,产品稳定性受限。”德福科技总裁罗佳介绍,企业开发了循环伏安溶出法检测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添加剂对铜箔性能影响的模型,攻克了业界对于铜箔添加剂配方及生产过程精准调控的多项难题。

  创新非一日之功。走进德福研究院,“夸父实验室”(专注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珠峰实验室”(深耕锂电铜箔)、“天工实验室”(探索颠覆性制程及前瞻技术)标识醒目,370余人的研发团队在此日夜攻坚。

  “我们在高频和封装应用的RTF/HVLP产品的开发和量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自主研发的3微米超薄载体铜箔通过了权威验证。”德福科技电子电路铜箔销售部经理张文介绍:“企业攻克了载体铜箔的量产难题,目前已实现了载体铜箔的批量供货。”

  “铜箔产业已从传统行业蜕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罗佳强调企业重视科研创新的根源所在。到2025年,德福科技依托320余项专利技术及三大实验室创新平台,在固态电池专用集流体领域实现多孔铜箔、雾化箔等产品量产突破。

  德福科技的成功,不仅源于科技创新,更在于其穿越周期的战略远见。

  制造业必须提前三年布局。”罗佳道出发展要诀,当同行尚在追求薄度时,德福科技已洞察到电池快充、硅负极技术对铜箔强度的新需求。2023年行业调整期,德福科技成为国内唯一实现万吨级高强铜箔量产的企业,产品延伸率同步提升15%。

   面对国内产能趋于饱和的现状,德福科技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已相继开拓出泰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市场。“新能源的全球竞争不仅是商业博弈,更关乎国家战略。”德福科技营销中心产品经理韩乐乐表示,公司持续提高研发投入以适应海外客户对产品快速迭代的技术要求,提升批量交付能力。

  同步推进的还有智能制造升级。德福科技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通过集成的物联网平台,实现了ERP、MES等核心系统的智能化协同管控。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提升61.5%,运营成本降低17.2%。

  1985年,从九江起步,现今全球布局,德福科技用近40年诠释了“爱拼会赢”的真谛。在研究院展示墙前,高频高速铜箔第四代研发进度图格外醒目——那里标注着德福科技进军未来通信时代的下一站坐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