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满天星”聚成“燎原火”——我省创新开展网络作家群体党建工作

我省创新开展网络作家群体党建工作,让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被凝聚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红色引领正为网络文学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创作动力。
去年以来,省委组织部把网络作家群体党建工作摆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采取试点先行方式,通过在南昌、新余、宜春三地开展实践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党建工作经验,目前正逐步向全省推广。
网文赣军有了“娘家”
推进网络作家群体党建工作,首先就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把党员找出来、组织建起来,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
南昌市对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进行全面摸底造册,会同有关部门精准找出7名党员;新余市采取“三网三查”方式,对网络作家进行摸排;宜春市探索联合摸排、动态更新、长效推进工作机制,通过部门找作家、作协找作家、作家找作家等方式,建立会员、党员信息档案库……党员找出来之后,全省11个设区市陆续成立市网络作家协会党支部,让散落的党员网络作家有了“娘家”。
台子搭好了,如何唱好戏是关键。依托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南昌建设市网络作家群体党建基地,集红色教育、主题党日、理论宣讲、协商议事、读书分享等功能于一体,为网络作家群体常态开展党建活动、红色主题创作提供阵地。
新余市网络作家协会党支部建立每周举办一次内部交流、每月组织一次采风、每季度开展一次理论学习的“三个一”交流机制,同时结合网络作家线上活动多、线下聚集少的实际,推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利用微信群搭建“云课堂”,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创作灵感。
宜春市打造“红木莲·星火”党建品牌,实施“文心燃星火”计划,推动网络作家协会与文联、宜春历史文化研究会党组织联学共建,常态化举办“宜春文艺大讲堂”,引导网络作家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
思政培训、红色走读、交流研讨……我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网络作家思想政治建设,引导网络作家创作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作品。团结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去年以来,有20余名网络作家主动亮明党员身份,20余名网络作家骨干向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网络作家群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网文创作有了“后援团”
针对网络作家创作压力大、作品转化难、文艺维权难、归属感不强等急难愁盼问题,我省注重加强关爱凝聚服务,让网络作家群体可感可及。省文联统筹各级文联、作家协会、党员网络作家、网格员等力量,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联系,积极开展“名师帮扶”计划,及时掌握网络作家思想、工作、生活动态,帮助排忧解难。各地也结合实际,紧盯服务关爱举措,在生活、创作等方面给予网络作家支持。
开展免费体检活动,提供版权登记和维权咨询等服务,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积极向省内出版社和影视、动漫、游戏、有声平台推荐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南昌市为网络作家送上暖心“大礼包”,切实帮助网络作家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助推创作和成果转化,2024年,第六届“滕王阁文学奖”(政府奖)评奖范围中增设网络文学单元,南昌市文学创作专项扶持资金也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
新余市建立全省首个市级网络文学创作交流中心,用于党员活动、现场创作、思想交流、洽谈合作等,吸引网络作家自发入驻。该市推行“网协支部吹哨、职能单位报到”服务机制,党组织化身“后援团”,不仅促成与传媒公司开展合作,更贴心提供人才公寓入住、免费健身等生活帮助,让网络作家“既能写出好故事,也能过好小日子”。
宜春市加大完善精品创作奖励扶持政策,将网络文学创作纳入《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大力推荐网络作家参加各级培训、座谈、采风等,提升网络作家的思想境界和创作水平,同时建立“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作家”服务机制,及时收集网络作家意见诉求并协助解决。
在党建引领下,江西网络文学不断向主流化、精品化迈进。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不少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科幻银河奖,狐尾的笔的《道诡异仙》入选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和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IP影响榜,阿彩的《飞流之上》入选2023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社会温度有了“传递者”
清晨的街头,省网络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官亚兵身着志愿者马甲开展交通劝导,在斑马线前张开双臂护送上学的孩子们,这已成为他坚持多年的“早课”。此外,他长期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义务给中小学生讲解文学知识,为贫困儿童捐款等。
凌晨两点的信丰县谷山景区里,省网络作家协会党支部纪检委员陈秀文和救援队员们仍在山中穿行,帮助游客寻找走失孩童,强光手电划破漆黑的夜色。这位笔名“天下第一白”的信丰县网络作家,积极加入当地先锋应急救援队,无偿参与救援行动,并个人出资购置救生衣、探照灯等救援装备及承担行动经费。
3月11日,新余学院学术报告厅的门槛被文学爱好者踏得发亮。走廊里,学生们排起长队,笔记本上抄满了网络小说金句和创作疑问。
6月19日,宜春学院实训楼里热闹非凡,三名当地网络作家的到来让现场持续升温。“网络短剧如何三秒吸引观众眼球?”学子们争相提问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江西充分发挥网络作家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鼓励网络作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温暖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与此同时,我省创新开展“网络文学进校园”品牌活动,开展文学讲座,举办文学沙龙,传播文学知识,通过与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更多人了解网络文学,为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