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海昏侯也“扎针”?“老祖宗严选”在江西省中医院焕发新生

2025-07-01 14:58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陈雯越)近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针状金属物,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被确认为目前已知最早的医用毫针。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将中国医用金属针具的历史推溯至两千多年前,更为江西针灸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医针灸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管及其内的医用针具。(图源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海昏侯医针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钢制医用毫针,其独特的炒钢技术制作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医疗工具的极致追求。炒钢技术的运用,使得针体更加纤细、坚韧,刺入顺畅,大大降低了断针风险,提升了针灸治疗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江西针灸的深厚底蕴

  江西,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针灸历史。海昏侯墓毫针的发现,不仅是对江西针灸历史的有力补充,更是对江西针灸技艺的深刻诠释。这枚毫针,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见证了江西针灸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历程。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江西针灸的宝贵遗产,将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推动针灸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江西省中医院创办于1954年,历经7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江西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龙头医院。作为中医医疗和科研的重要阵地,针灸科更是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在临床运用上涉及内、外、妇、儿,尤其是在治疗痛证、瘫证等领域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江西省中医院在日常医疗服务中使用到的毫针,针灸四科供图)

  海昏侯墓出土的炒钢针,如一束穿越时空的光,照亮了中医针灸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轨迹。它提醒着我们,中医的“古”并非守旧,其核心理论(如经络学说)与实践技艺(如毫针技法)在两千多年前已呈现出惊人的成熟度,并始终伴随着时代最前沿的科技而进化。这份植根于实践、勇于吸纳先进技术的智慧,正是针灸历经千年依然能惠泽今人的生命力所在。当现代毫针在指尖轻捻,我们不仅是在调理气血,更是在与无数先贤的智慧对话,延续着一场跨越千年的生命呵护之旅。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