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乐舞茶香 青春赋能”社会实践队探寻庐山云雾茶文化传承密码

2025-07-04 17:16 阅读
大江网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为挖掘传统文化魅力,7月2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乐舞茶香·青春赋能”社会实践队赴江西九江海庐茶博园,开展为期两天的茶文化寻根与茶艺探索之旅。队员们通过“沉浸式采茶制茶+深度文化感知”模式,从“耳闻”到“亲历”,在触摸茶叶、品鉴茶膳的过程中,深入探寻庐山云雾茶的文化根脉与传承智慧。

  茶博园寻根:茶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海庐茶博园位于国家级特色小镇“云雾小镇”,占地1063亩,背靠庐山五老峰,面临鄱阳湖,是以庐山云雾茶为主题的茶旅文化融合产业园区。园区以“茶山康养、民俗体验、茶创空间、茶食餐饮、研学教育、文化交流、茶语山墅”为核心,是庐山茶旅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庐山云雾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关键项目。

  海庐茶博园倡导“悦”生活主张,打造“一茶两友三餐四季”的慢生活方式,让茶文化融入四季更迭,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茶园探青:传统技艺中的生态智慧

  实践队深入庐山茶园开展调研,在有着三十年采茶经验的张师傅指导下系统学习了“留叶采”传统技艺——指尖轻捻顶梢一芽两叶,特意保留下方功能叶以保证茶树光合作用,这种“取一留二”的采摘智慧让茶园年年焕发生机。队员们挎着当地竹农手工编制的竹篓穿行茶垄,竹篾特有的透气性让鲜叶保持鲜活,与塑料筐相比既减少白色污染又节约资源,切身感受“竹篮盛露茶更香”的生态哲学。

  鲜叶采摘后,队员们参与了从“摊青—杀青—揉捻—理条—提毫—烘干”的全流程制作。杀青环节,老师傅用松木柴火控制锅温,相较电烘干节省能耗;揉捻时双掌力道均匀,避免机械挤压损伤茶汁;最后的提毫工序,借山间穿堂风自然干燥,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本真。这些传承百年的手工技艺,处处彰显着“物尽其用、顺应自然”的生态智慧,为现代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

  茶韵入馔:非遗美食与茶文化的交融创新

  漫步庐山茶村,队员们发现当地正以茶为媒推动美食产业转型升级。在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的带领下,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星子八大碗”的制作精髓。这道承载着千年乡土智慧的传统宴席,严格遵循“一鸡、二笋、三肝、四肚、五肉、六粉、七丸、八鱼”的固定菜序,将茶乡特色物产与烹饪技艺巧妙融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当地创新研发的云雾茶膳系列,将云雾茶清新甘醇的风味融入传统菜肴。这些创新实践既保留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又为茶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以茶促食、以食兴茶”的融合发展新思路。

  青春赋能:让传统茶文化焕发新生机

  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不仅学习了采茶制茶技艺,更深刻体会到茶文化中“顺应自然、物尽其用”的哲学智慧。音乐学院学子发挥专业优势,探索茶文化与音乐、舞蹈的融合创新,助力非遗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

  实践队指导老师喻信吾表示:“青年一代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我们将以青春视角讲述庐山茶文化故事,推动传统文化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让千年茶韵在新时代焕发更蓬勃的生机。”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茶乡沃土,以文化赋能产业,用创新助力振兴,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更多青年智慧与力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