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江西连长,创下八路军单连歼敌纪录

2025-07-07 07:54 阅读
当代江西

今天是“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将军齐钉根的英雄事迹,致敬伟大的革命先烈。

在进贤县泉岭乡齐家村的前岭山,有一座将军墓静卧于松柏掩映处,墓碑上镌刻着“齐钉根将军之墓”七个鎏金大字,斑驳的碑面上岁月浸染的痕迹依稀可见,而墓前常新的花束与香烛,诉说着人民对这位铁血将领的追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开国少将的铁血传奇。

周恩来总理授予齐钉根为少将军衔。

平型关初现锋芒

齐钉根,1916年出生于进贤县梁家渡河东齐村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早故,母亲离家,齐钉根很小就开始给别人干活,受尽欺侮,这也让他养成了倔强的性格,同时也磨练了他的意志。

1930年,红军来到黎川县,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反抗压迫。齐钉根深受鼓舞,毅然决然要参加红军,尽管他年纪尚小、身体瘦弱,初次报名遭到拒绝,但他没有放弃,一路跟随红军队伍,最终打动征兵军官,于当年12月正式加入工农红军,编入红军第四军十三师三十团机枪连。

参加红军后,齐钉根苦学军事技术,先后参加了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甘肃曲子镇战役,20岁的红军连长齐钉根率尖刀排直插敌阵,生擒敌骑兵旅长“野骡子”,令全军振奋。全面抗战爆发后,齐钉根又奉命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役。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乔沟深秋的山野雾气未散。八路军115师685团2营阵地上,时任九连连长的齐钉根带领战士啃着干粮潜伏三天三夜。

日军第21旅团的马蹄声正由远及近传来。当一颗红色信号弹响起,埋伏好的九连战士居高临下一阵痛击,手榴弹、步枪、机枪同时射向敌群。日军顿时手忙脚乱,仓促中组织了几次反冲锋,都被九连战士的火力压下去了。

清醒过来的鬼子,企图占领公路北侧的小山,只见齐连长率先跃出战壕,向日军冲去,战士们在连长的带领下个个如猛虎下山,手榴弹与步枪火力对接,打得日军死伤惨重,残余日军落荒而逃,躲进了公路边的小村庄。

战斗进行到夜晚,齐连长带着通信员在清剿残敌时,遇到一个逃窜的日军,齐钉根想活捉他,便乘其不备紧紧抱住了他。格斗中日军的肋差短刀划破了齐钉根的棉衣,他的额头鲜血糊住左眼,却凭触觉锁住对方持刀手腕——这是他在苏区赤卫队练就的擒拿术。由于日军身材高大,加之齐钉根头部受伤,两人在地面上扭打难解难分,最后齐钉根乘日军挣脱逃跑时一枪击毙了他。

整个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齐钉根带领九连战士共消灭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的一个连,并缴获其所有武器弹药,创下八路军单连歼敌纪录。此役九连伤亡三分之一,在阵亡战士的衣襟里,齐钉根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家书:“娘,儿在关外杀鬼子,若回不来……”这位铁汉第一次当众落泪,将带血的家书深藏怀中,化作日后千百次冲锋的呐喊。

冀鲁豫第八军分区领导人合影(前排左三齐钉根)。

冀鲁豫战术创新

1939年春夏之交,齐钉根时任冀鲁边挺进纵队五支队二营营长,率部队挺进山东省商河县时,遭遇日军第十八师团等反动武装的疯狂阻击。在陈楼庄伏击战中,齐钉根巧妙利用地形全歼日军辎重车队,缴获30余匹战马及大批军需物资。

同年深秋,日军集结三千余兵力对沙窝、王楼发动铁壁合围。面对装甲车、迫击炮的狂轰滥炸,齐钉根指挥四个步兵连、一个骑兵连,依托土围子展开巷战。老乡们冒死为战士送饭送水,为伤员疗伤。经昼夜激战,日军遗尸数百余具,仓皇败退。此役不仅粉碎日军扫荡,更极大巩固了军民鱼水情,群众自发组织担架队、情报网,形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1942年,在阳谷战役中,齐钉根创造性实施“围点打援”战术。他亲率三连、五连在郭卫陈庄设伏,当日军援兵进入30米射程时突然开火,日军区队长挥舞军刀反扑,被六班长刺刀穿喉。此战全歼日军加强排,缴获迫击炮等重武器,吓得周边据点伪军望风而逃。阳谷百姓推着满载西瓜的独轮车犒军。

面对日军的堡垒封锁战术,齐钉根发动群众开展交通沟运动,既保障部队隐蔽机动,又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曾有日军装甲车陷入沟壑沦为活靶,日军哀叹:“八路的沟比城墙还难缠!”这种因地制宜的战术创新,被肖华政委赞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典范。

最惊险的是1943年的姚家庄突围战。叛徒引日军夜袭姚家庄,齐钉根带伤血战,胸部中弹仍指挥部队涉水转移。子弹距心脏仅1公分穿透胸腔,据八路军第115师野战医院档案记载,齐钉根伤愈归队时体重仅41公斤。

齐钉根的勋章与证书。

八公桥星火燎原

1943年深秋的冀鲁豫边区,日伪军构筑的八公桥据点犹如毒刺扎入根据地心脏。这个由伪二方面军孙良诚部重兵把守的堡垒群,配备着电网、碉堡和装甲巡逻车,成为蚕食我军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

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团团长的齐钉根,在军区作战会议上指着沙盘上的伪军布防图分析道:“孙良诚摆的是乌龟阵,正好给咱端锅。”这句充满革命豪情的断言,揭开了抗战史上著名的八公桥突袭战序幕。

面对日伪军的步步紧逼,齐钉根创造性地提出“虎穴掏心”战术。他带着侦察排三次靠近侦察,发现伪军自恃工事坚固,将主力部署在外围据点,核心指挥部反而守备空虚。

在作战部署会上,他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出进攻路线:“咱们就学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专打他的七寸。”这个大胆计划得到军区首长首肯,但要求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突袭。

齐钉根(左)与杨俊生(右)的合影。

11月16日夜,齐钉根率八团顶着八级北风急行军。战士们用绑腿相连防止掉队,在通过敌占区时,他命令部队绕过雷区和巡逻伪军。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热腾腾的杂面窝头,六十多岁的王老汉执意带路:“齐团长,俺闭着眼都能摸到炮楼根!”

17日凌晨3时,突击队抵达预定位置。齐钉根脱去棉衣,亲自带队搭人梯翻越围墙。当牛皮军靴踏碎伪军参谋长甄纪印的眼镜时,这个平日作威作福的汉奸在睡梦中被擒。

激烈的巷战中,齐钉根手持缴获的日军军刀劈开三道铁丝网,战士们顺着交通沟直插核心工事。伪军引以为傲的电网在特制木梯面前形同虚设,轻重机枪的交叉火力被精准投掷的手榴弹压制。

在攻打北门炮楼中,敌人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我军突击排连续两次冲锋受挫,伤亡不小,齐钉根命令五连长采用火攻。只见齐钉根带头抱来高粱秆怒吼:“给龟孙子烧红铁棺材!”战士们立即抱来大量柴草架起就烧。伪军见楼下火光冲天,哀嚎求饶,纷纷下楼缴枪投降。此战共毙伤俘敌2150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轻重机枪35挺、战马300余匹,粉碎了日伪“蚕食”计划。

当被俘伪军看到村里大娘给战士补衣时,含泪感慨:“早知八路有娘疼,谁愿当汉奸!”战后,八公桥周边二十余个村庄的青壮年争相参军,上演“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夫上战场”的感人景象。

如今,驻足齐钉根故居,众多勋章吸引人们驻足,有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战斗英雄等荣誉,尤其是玻璃展柜中那件被子弹击穿的旧军装,令无数参观者肃然起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