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29载!江西这位村医用独臂擎起生命灯
7岁开始放牛、挑水、喂猪、砍柴;10岁能借助嘴、膝盖完成脱秧捆秧等农活;16岁上卫校,刻苦学医,用一只手反复练习打针、换药、施救;19岁如愿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村里开办诊所,开启了“学医救人、争做雷锋”的人生新路。
他就是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独臂乡村医生陈桂平。6月30日下午,作为全国自强模范代表之一,陈桂平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向中外媒体讲述自己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故事。
求医不得 立志行医
3岁那年的冬天,一场大火差点要了陈桂平的命,虽然最终被救出火场,但他还是因为救治不及时失去了右臂。
1989年,12岁的陈桂平目睹姑父因肺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合并心衰而去世,看着姑姑和表哥表妹悲伤的样子,他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乡村医生治病救人。
初中毕业后,母亲为了支持陈桂平学医,卖掉家中最值钱的一窝猪仔,凑了3000多元。父亲带着他到市内一家卫生学校,校长一看陈桂平的独臂就摇头说:“一只手没法打针,抢救病人时一只手更无法完成,建议去学中医。”
倔强的陈桂平没有放弃,他只身一人连夜赶往南昌,来到某卫生学校报名。老师被一心求学的独臂少年感动了:“孩子,我来帮你办理入学手续。”报名成功后,陈桂平坐在学校花坛边哭了。
1995年,完成两年半学习的陈桂平,拒绝了学校帮忙联系的吉安市某医院,主动要求回到家乡新圩镇中心医院实习。他对老师说:“我求学的目的就是回乡给村民治病,我要回报父母和乡亲们对我的帮助。”
医者仁心 出诊赠药
1996年,陈桂平正式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并开了家诊所。他清楚地记得,在诊所开办的第三天,胡家村村民胡发彬半夜来敲门,告知因没钱看病,小孩已高烧几天不退。陈桂平上门后,看到孩子不省人事,身上盖着一床破旧的棉被,非常心痛,主动减免了近一半费用。陈桂平回家后,本担心家人责怪,父亲知晓后却鼓励他说:“钱是小事,关键要把人家的病治好。”
时隔不久,家境贫困的洋佳山村村民张招英老人患上大叶性肺炎,一直咳血,又没钱去大医院治疗。家人向陈桂平求助。陈桂平给老人开了注射针剂和中草药,帮助老人度过了危险期。这一次,他又为病人减免了15元费用。
第一次全部免除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在给雅吉村残疾病人刘汉蕴看病时。看到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刘汉蕴家中生活极其困难,陈桂平免费帮他打了点滴,还送了中草药为其调理身体。从此以后,陈桂平常年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患病群众。其中,身患癌症的村民罗厚柳是得到陈桂平帮助最多、时间最长的人。陈桂平先后上门为其治疗200余次,减免费用3万余元,并连续多年资助他家2个孩子上学。从医28年来,陈桂平累计为困难家庭减免诊疗费30余万元,惠及群众超5000人次。
刚开始,有人对陈桂平的“爱心之举”不理解,认为他是装好人、拉业务……妻子知晓后,劝他不要再犯傻。陈桂平听了心里难过,却还是劝慰妻子:“施恩不图报,助人莫留名”。日久见人心,陈桂平的医德仁心、无私大爱最终得到了公认,不少困难群众慕名上门求医。
真心付出 造福一方
作为乡村医生的陈桂平,进过百家门,吃过百家饭,在村里,上至百岁老人,下至3岁孩童,没有他不认识的。当看到老人没人照顾、贫困家庭孩子读书困难,陈桂平萌生了帮助他们的想法。
他从自己诊疗过的困难病患家庭做起,自掏腰包设立“春蕾助学”和“金秋助学”奖励计划,帮助困难孩子完成学业,累计资助贫困学子260余人,资助金额超15万元。
他还挤出时间投身义务宣讲、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公益事业,带动一大批乡贤捐款捐物,助力家乡建设,争做身边好人。
为帮助群众增强健康意识,2009年以来,陈桂平每月深入村部、学校、礼堂等地开展健康知识义务宣讲,累计宣讲3600余场。同时,他连续10年牵头邀请市区专家为当地群众义诊40场,惠及群众万余人。
为化解易家洲和杨梅市两村的矛盾,改造连接两村出行的危桥,陈桂平主动当起牵头人。他带头捐款5000元,并发动一批乡贤捐款26万元,还向上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最终建好新桥,方便了群众出行。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2019年,陈桂平牵头化解螺池村和鹿溪村长达十几年的山林纠纷,12次邀请两村“五老人员”一起商讨界地争议问题,并专程跑到林业部门确定山界线。历时96天,用心用情化解了41户村民间的积案纠纷。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陈桂平以最朴实的方式,在28年的时光里,始终践行着“做个好人”“治病救人”的承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