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焕发新生!九江浔阳区党建“红引擎”点燃产业烟火气
原标题:
干部重实干 群众得实惠
浔阳区以党建驱动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
郑权 熊婷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文曦
浔阳江畔风物宜人,盛夏之夜灯火璀璨。
霓虹闪烁的商务中心、古韵悠长的百年老街、活力四射的电竞赛事、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时尚与历史的交融中,在烟火与诗意的共生里,数字经济加速汇聚,历史街区焕发生机,浔阳大地热潮涌动。近3年来,九江市浔阳区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驱动产业全新升级,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阔步迈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产业升级强劲突破
作为九江市中心城区,浔阳区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全局,全力推进“三大攻坚行动”提速增效,54个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攻坚克难,推动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制造业提质增效。浔阳区锚定“活力浔阳”目标,服务九江石化龙头,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钒宇新材料、金鑫有色等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加速传统制造向“智造”跃升;引导九江深燃等18家规上企业“智改数转”,成功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全区工业产值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8%。
数字经济强势崛起。浔阳区依托云创科技产业园,以娱猫文化、共享中药房等项目为引领,布局数字服务、赛事直播、智慧医疗等新赛道,构建全生态“数字+”产业链,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浔鲁产业园、云创科技园等12栋特色楼宇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规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11家;围绕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精准招商,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经济加速成长,探索都市新型工业化浔阳路径。
文旅融合绽放异彩。浔阳区围绕“魅力浔阳”建设,重塑烟水亭、李公堤等地标场景,引入喜剧品牌“开心麻花”,焕新开放的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力促文商体旅深度融合,高水平承办“庐山杯”首届长江经济带龙舟邀请赛,吸引线上线下观众逾200万人次;成功纳入全省电竞产业“一核四带”布局,12支电竞俱乐部去年线上直播覆盖用户7800万人,曝光量近5.2亿次,跃升为赣北电竞产业高地。
百年老街焕发新生
“为寻儿时味道,甘愿排队等候。”近日,市民周女士携子女慕名打卡九江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姐妹萝卜饼”店,兴致勃勃。放眼整个街区,商户鳞次栉比,人流穿梭不息,一派繁荣景象。
浔阳区创新探索党建赋能“社区+商圈”治理新模式,成立社区(商圈)党委,以“红色引擎”驱动,整合各类资源,以文旅加持,打造历史文化街区,重燃大中路百年老街活力。
“我们旨在以深厚文化底蕴焕发商业活力,以优质服务吸引优质商户,以独特文气凝聚旺盛人气。”浔阳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阐述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生”之道。该区构建“1+3+N”治理体系,以社区(商圈)党委为核心,建立网格驿站党支部,联动区直及辖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凝聚治理合力,覆盖服务各个商圈经济体。
“如果资金上碰到困难,你可以申请面向商圈商户的特殊金融贷款,我们将帮助你办理相关手续。”走访商户,解决问题,这是湓浦社区(商圈)干部胡丽和同事们每天的“必修课”。针对小商户融资难问题,该社区(商圈)党委与相关银行创新金融服务,为13家商户争取信贷支持405万元。此外,湓浦社区(商圈)党委主动靠前服务,针对办证难、招工难等痛点,协调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上门办照,联合就业局举办专场招聘会,成功助力52家商户招募员工60名。
如今,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聚集了800余家商户,成为集食、游、娱、体、展、演、购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商气人气持续攀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墙上挂的牌子少了,基层的负担轻了,我们服务群众更高效了!”新塘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威阳的感慨,折射出浔阳区基层减负增效的实效。
浔阳区瞄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目标,设立区委书记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深化作风建设,创新推进红色网格、红色物业、红色蒲公英“三红”行动,以实干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改造后环境好了、配套全了,越住越舒心,政府用了心,干部用了情!”在入选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的孙家垅完整社区,八旬居民黄大爷的话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干部重实干,群众得实惠。3年来,浔阳区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投资17.71亿元,实施旧改项目81个,改造面积456.9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4691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4亿元,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拓展“多元参与、共建共享”老年助餐,建成幸福食堂36家;加大20家托育机构扶持,缓解婴幼儿家庭托育之忧;新建改造学校、幼儿园8所,扩容学位园位3030个;在建校园2所,预计2026年投用,将再增学位园位1260个;建设81个红色蒲公英驿站,把便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