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自曝“心跳乱了节奏”,医生谈中青年为何要关注心脏危机

2025-07-16 16:01 阅读
澎湃新闻

“在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生命的沙漏加速了,我还能唱多久?这个问号,突然变得好真实。但我告诉自己,就算心跳乱了节奏,我还是会继续努力。”2025年7月13日,歌手林俊杰在北京鸟巢演唱会上自曝,自己在2024年4月被诊断出心脏出了问题,每天靠药物控制,这句带着坚持的话让许多人动容,也引发公众对心脏健康话题的关注。

“心跳乱了节奏”可能会给心脏带来哪些危险?这种病症是如何引起的?为何会发生在中青年人群身上?如果避免这一病症的出现,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这很容易让大家想到一个隐秘却普遍的健康危机——心律失常,即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完全无序,这其实也是全球数亿人的健康课题。”7月16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功能科主任黄婧娟表示,心脏的跳动看似简单,实则是一套精妙绝伦的系统在运作。窦房结作为“天然起搏器”,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信号,依次激活心房、房室结、心室,最终形成规律的心跳。这个过程如同交响乐团的精准协作,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根据2024年中国心律失常诊疗数据,我国每年有超1100万人次因心律失常住院,其中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占比过半,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黄婧娟表示,传统观念中,心律失常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年来,心内科门诊却涌现出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20-40岁人群心律失常发病率较2010年上升37%,其中30-35岁群体增幅最为显著,其中不乏学生、白领和年轻创业者。

为何会导致心律失常?黄婧娟解释说,心律失常的成因复杂,包括先天性因素和生活习惯影响,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心脏结构异常:由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疾病引起,破坏了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是代谢紊乱: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过量可引发房颤,低钾血症可能诱发早搏、室速等心律失常。

三是遗传因素:长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突变是罪魁祸首。

四是生活方式:熬夜、过量饮酒、长期精神压力会干扰自主神经功能,导致早搏频发。

面对不断提高的中青年人群心律失常发病情况,不能忽略不良的现代生活方式。黄婧娟表示,一方面,年轻人熬夜追剧、打游戏、加班已成为常态,但心脏却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睡眠不足会打乱自主神经平衡,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不稳定。另一方面,职场竞争、学业压力、经济负担,让年轻人长期处于“高压锅”状态,压力激素的持续分泌,会引发炎症反应,损伤心肌细胞,增加心律失常风险。与此同时,吸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因饮料,这些看似“提神”的行为,实则在透支心脏健康。

黄婧娟说,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酒精会干扰心肌细胞代谢,引发电活动异常;而咖啡因则可能诱发室性早搏。此外,运动过度或缺乏也会使心脏面临“两极困境”。一方面,部分年轻人追求“极限运动”,如马拉松、铁人三项,但未经系统训练的高强度运动,会使心肌需氧量激增,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另一方面,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又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心脏储备能力减弱,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黄婧娟坦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已从既往单纯药物控制迈向多元化精准治疗,如导管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和“房室结消融+希浦系统生理性起搏”联合手术等都可以起到根治的作用。

“拿导管消融术来说,这种手术通过血管将电极送入心脏,用射频能量精准破坏异常病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许多房颤患者术后可彻底停药。”黄婧娟表示,器械植入,如植入心脏起搏器等,也能挽救心动过缓患者的生命,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在室速室颤发生瞬间放电除颤。另外,针对房颤且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房颤消融 + 左心耳封堵”联合手术既能恢复正常心律,又能防治血栓,预防脑卒中。针对反复房颤消融效果不佳的患者,“房室结消融+希浦系统生理性起搏”联合手术,能有效控制患者心跳频率,最大限度保护心脏正常功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