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方便面之争”,公共空间该如何平衡便利与舒适

2025-07-22 06:35 阅读
荔枝锐评微信公众号

近日,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有网友晒出高铁车厢里的提醒: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12306官网也确有此注意事项。对此,客服表示普通方便面可携带上车,但建议选味道小的食物 ,以免影响他人,且高铁通常不售卖方便面。部分网友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方便面的味道确实比较浓烈。

方便面作为平价、便捷又能快速饱腹的食物,一直是不少旅客长途出行时的饮食选择,尤其受学生和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喜爱。但高铁车厢是典型的密闭公共空间,平均运行时间2-4小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冲泡方便面,浓郁的气味会迅速扩散至整个车厢,久久不散。对孕妇、儿童以及对气味敏感的乘客来说,这的确是一种困扰,影响他们原本应有的舒适乘车体验。

一边是部分群体对经济实惠、便捷饮食的合理需求,一边是其他乘客对清新环境、舒适旅途的基本期待,两种权益在高铁车厢内产生碰撞,“方便面之争”由此而来。

现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禁止携带和食用榴莲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物品,却未对方便面这类“有气味但不至于刺鼻”的食品作出规定 ,这就造成了政策的模糊地带。12306官网的提醒,试图平衡各方权益,但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也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使得这一规则的合理性遭受质疑,公众容易产生“选择性执法”的误解。

规则的“软约束”特性,进一步加剧了执行层面的困境。由于提醒不具备强制力,乘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理不直气不壮”。遇到配合的乘客能劝停,碰到坚持“没规定不能吃”的乘客,则缺乏有效的处置依据,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执行尺度不一”的状况,既让管理者左右为难,也让乘客无所适从,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加深对立。

高铁上能不能吃方便面,并不是“二选一”问题。化解这场争议,铁路部门需要转换管理思路,在服务与管理上实现双升级。在服务方面,优化餐食供应是关键。可以增加餐食品类,引入各地特色小吃,满足不同乘客的口味需求,同时进行价格分层设置,除了高价盒饭,提供更多20元以内的平价餐食,让乘客有更加实惠、多样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让旅客吃得舒心、吃得实惠。

在管理方面,可进一步优化现有就餐车厢的功能定位,将方便面等气味较浓的食物集中到就餐车厢食用,既满足部分乘客的饮食需求,又能通过物理空间的区隔,最大程度降低对其他车厢乘客的影响。这种精细化管理,既能守护公共环境的舒适度,又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合理权益,让公共空间的利益平衡更具温度与可行性。

高铁“禁泡令”的讨论,不只是一碗面的问题,而是公共服务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缩影。在追求更高效出行的同时,我们也在追求更舒适、更文明的出行体验。这需要管理者提升管理智慧,也需要每一位乘客增强公共意识,在满足自身需求时,多为他人考虑。小小的一碗泡面,考验的是公共服务的温度与乘客素养的高度,唯有双向奔赴,方能成就旅途之美。(孔德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