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赣鄱|做城市记忆的一片书签

2025-07-24 15:44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上饶市信州区金龙岗艺术街区深处,坐落着一个共里艺术中心。

走进共里艺术中心,老树参天,日光透过树影在红砖房上漏下几片剪影。承美术馆的房舍就落在中心里。这儿原本是老茶厂幼儿园,红砖绿树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稚童茁壮成长,又跟随城市改造的脚步焕然一新。

今年春节期间,承美术馆“新生”设计艺术展在本地小小火了一把,用铅山连四纸制作的展品至今仍有一件保留在展厅内。馆长徐倩解释:“希望每次的展览都能在美术馆保留某种延续,既是上一次展览的一部分,也为下一次展览所承继。”连四纸的痕迹,就这样出现在“小日子”展览中。

“小日子”

undefined

 

所谓“小日子”,便是生活,是林林总总叮铃咣啷的琐碎痕迹。徐倩不想把“小日子”定义为展览,她更愿意把这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开放私人领地的对话:“这么说可能有点太抽象了,但我们策展的思路确实很有实验性,参观人流量不如之前的展览也是预想之中的。”

坦培拉、装置、雕塑、影像、工艺品……展览了足够“新鲜”“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后,承美术馆终于决定先锋一把,把普通人的“小日子”邀请进艺术策展现场。

一根毛线串起门票和一把废弃钥匙,这就是通向“小日子”的钥匙了。推开门,不同人的人生向你展现了微观一角:牛仔衣和皮靴、露营的家伙事儿、精心打扮过的labubu一大家子、手工编织的成品与未完成品……抽象的“生活”二字,落在了每一张拍立得上,也落在每一根毛线团里。承美术馆的“小日子”,就在这琐碎普通而认真鲜活的物件中搭建得有声有色。

undefined

 

生活琐碎能否称为艺术?

多普通才算“生活”?

徐倩并不打算给出标准答案。似乎一千个参观者也有一千个答案。“展览本身是未完成的,任何一件展品都没有标准的作品名称、简介,我们没有给它们准确的定义。只有当参观者走进展厅,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展览才算有了闭环。”

策展人的小日子

 

用徐倩的话说,承美术馆的玻璃门那头是“众生相”,她在这头接待,每天比前一天更修身养性。说这话时她正在喝一碗用料丰富的糖水,从没过底料的糖水中搜寻想吃的小料。

老练和稚气同时在她身上展现,这似乎是从事艺术行业需要保持的两面性。

策展人的小日子很难用规律与否形容,布展期“兵荒马乱”,展出期马放南山。

布展时与时间过招,与灵感竞速。大到一件连四纸展品的制作,小到引言该用什么字体手写,创始人詹国化和馆长徐倩已经习惯了事事亲力亲为。

展出期又是不同的光景。

“平均每天四五个参观者吧,热闹的时候多些。比如今天,你就是第一个参观者。”记者走进承美术馆这天,“小日子”已至尾声。徐倩拿着打孔机在门票上打孔,再把门票和笔者挑好的钥匙用毛线串在一起。每一位参观者的门票都是独一无二的“馆长手作”。

这样的工作节奏让徐倩记住了很多参观者。有同行来汲取灵感,有爱好者把这里当第二个家,有心意相通一眼看出她动线深意的,也有傲慢无礼进门便给下马威的。

但她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一个不为艺术而来的参观者。“我甚至不知道这个奶奶姓什么,我们交流的时候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个奶奶是附近街区的住户,生活作息十分规律,起床买菜做饭,好像平静的生活不会泛起任何涟漪。承美术馆却在某一天成了穿透湖面的小石子。“一开始是来借用我们的栏杆晒被子,因为70岁以上长者免票,奶奶就进来看了看。我们这才有了交流。”徐倩很坦率地说,奶奶其实并不懂太多深奥的艺术名词,大部分时候略看一看就回家了,但她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她说她在看展的时候是自由的,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时间,她不用考虑家里老头今天要吃什么,还有什么家务没做完,她是属于她自己的。”

不为艺术而完成的艺术,与两点一线刻板的生活,像两条平行线突然相交。

此刻,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有些模糊。

美术馆的小日子

undefined

 

承美术馆面积不大,勉强算有两层展厅。和气派的公立美术馆相比,它像一个小人国。承美术馆的抱负不是做城市文化的引领者,于它而言,能做城市记忆的一片书签就很好。

“新生”是承美术馆的2025年首展。它把目光投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以往的展览说到连四纸,都要把怎么砍竹子、怎么做纸浆、怎么抄纸浆……全展示一遍,这不是我们的策展思路。”徐倩说。作为实验性的私立美术馆,承美术馆决定用连四纸来制作展品,把每个人接触到纸张的感受具象化,“新生”应运而生。

undefined

 

这次的展览门票却不是“馆长手作”,而是“参观者手作”。雪白的连四纸上,由每位参观者亲手拓印上特别设计的蛇年吉祥图案,成了许多年轻市民特别的春节纪念品。

“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展,认为我们对传播连四纸的制作技艺毫无帮助。但看到那么多年轻参观者感叹原来我们本地还有这么宝贵的东西时,我又觉得不需要辩解了。”徐倩脸上有淡淡的笑意。

一片名为连四纸的书签,就这样轻轻飘进了新一代上饶人的城市记忆。

文、图/陈若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