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笋跨越万里“安家”帕米尔高原

2025-07-25 20:11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昔日革命老区“振兴笋” 今朝祖国边疆“富民苗”

江西芦笋跨越万里“安家”帕米尔高原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华报道:盛夏七月,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200个蔬菜大棚鳞次栉比,一株株芦笋破土而出、绿意盎然。“上半年已经采收了首批芦笋,顺利的话明年可以迎来丰收了!”看着眼前茁壮成长的芦笋,来自兴国县农业农村局的江西援疆干部黄向荣难掩喜悦。

芦笋被誉为“蔬菜之王”,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这株小小的绿色蔬菜,正跨越万里山河,将走出过56位开国将军的革命老区江西兴国与位于西部边陲的高原小城新疆阿克陶紧密相连,成为两地百姓共同的“振兴笋”“富民苗”。

这场跨越万里的“安家”之旅,源于赣南红土地上积累的成功经验。2019年,兴国县成功引进江苏客商发展芦笋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至今种植规模已达7000亩,累计带动农民1500多户,一跃成为南方地区最大的芦笋种植县之一。省农科院专家还在兴国的芦笋基地里,培育出适应红土生长的芦笋新品种“兴国1号”“兴国2号”,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江西援疆干部将12个优选芦笋品种带到了对口支援的阿克陶,建起了首个芦笋产业示范基地。“这里土壤偏碱性,白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以病虫害少,种出来的芦笋糖分含量高、口感更好。”黄向荣如数家珍地介绍,“兴国1号”第一年试种就大获成功,多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内地。

在新疆“安家”的不仅有江西良种,还包括一整套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阿克陶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专家帮扶”的模式,从兴国引进龙头企业,今年将种植面积从120亩扩大到3000亩,连片种植规模居全疆之最。

在该县加马铁热克乡,芦笋基地已带动当地200多名村民稳定务工。村民们不仅可拿到每亩地600元的土地流转年租金,每天还有80元至120元务工收入,算下来比自己种棉花、玉米还划算。听说芦笋种植效益好,很多村民一边学技术,一边谋划在自家地里也跟着种上“富民苗”。

据介绍,芦笋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收10年以上,年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大面积推广后有望成为当地长期的经济增长点。阿克陶县已规划明年将种植面积增加至1万亩,同时建设集深加工、产品销售、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推动芦笋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迈进。

这株曾见证江西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的“功勋菜”,如今又肩负起新的使命,为新疆的兴边富民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微信图片_2025-07-25_134535_973.jpg
黄向荣(左)在给阿克陶农民讲解芦笋种植技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