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师基层行|“红色动能”让企业驶入“快车道”

2025-07-27 16:28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邵平报道:“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站在泰和高新区管委会顶楼远眺,厂房鳞次栉比,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息,园区道路上车流如梭——这片始建于2001年的工业园区,如今已成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级绿色园区,2024年更是创下工业总产值227.76亿元、税收7.69亿元的亮眼成绩。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园区内,红色旗帜始终高高飘扬。从“周末托管室”里孩子们的笑声,到生产车间“党员突击队”的忙碌身影;从老党员扎根一线攻克技术难关,到党建指导员穿梭企业纾困解难……泰和高新区以“吉先锋·泰企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将红色基因注入产业发展血脉,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新路径。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小陈,听说你之前在部队就是党员,现在退伍后在工厂工作,也能过组织生活了。”泰和高新区非公企业综合党委书记李军融握着江西明仕达光电有限公司员工陈治全的手,递上刚打印好的党员登记表。陈治全1997年出生,是四川人,在泰和退伍后,就留在了泰和工作。

  这样暖心的场景,在泰和高新区几乎每天都有。2024年深秋,李军融带队摸排企业党员情况时,发现明仕达420名员工里藏着6名“隐形党员”。“人在哪里,党组织就应该在哪里。”她当即协调派驻党建指导员,三个月后,明仕达党支部正式成立,如今已有1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李军融望着台账上新增的党支部名单说:“去年50个,今年预计60个,这党建的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

  在高新区党政办公室,主任肖玥的电脑里存着一份动态更新的“产业链党建地图”。“园区企业分散,我们就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她指着地图上的电子信息产业板块,“触控显示产业链上12家企业,成立了3个联合党支部,技术攻关、订单共享都能通过党组织联动。”

  “原来觉得党建是虚的,现在才知是实的。”胜宝莱光电董事长陈运,这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感触颇深。去年企业组建联合党支部后,党员带头攻克车载偏光片技术,一举打破日韩垄断。“党员亮身份那天,车间里掌声雷动。”陈运接着说,“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这样的转变,源于泰和高新区“1+1+N”组织体系的深度构建。“过去企业党建‘散、弱、虚’,关键是组织体系没建强。”高新区非公企业综合党委书记李军融翻开厚厚的工作台账,上面清晰记录着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蜕变轨迹,“我们构建了高新区党工委引领、非公企业综合党委纽带、N个企业党组织触角的‘1+1+N’体系,就像给园区党建安上了‘主心骨’。”

  “企业原来只抓生产,现在也抓党建,这变化大着呢!”高新区管委会二级主任科员梁崇锋深有感触。他记得2022年刚负责企业党建时,去企业谈党建常吃“闭门羹”,如今却常常被企业主动“找上门”。江西美硕实业企业负责人石钦的话颇具代表性:“老总亮党员身份,成立党支部,我们干企业的信心更足了!党组织就是我们的‘靠山’。”

  “党员在一线闪闪发光”

  清晨7点,易路泰科技(江西)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已有了忙碌身影。电工组长林鹏蹲在精密仪器前,手里拿着万用表仔细检测线路,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这位连续9年获评公司“年度优秀员工”、2024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身上有着太多“党员印记”:带头改进产品制作工艺11项,优化生产设备15件(套),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20余个……“党员就得像钉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林鹏擦了擦油污的手。

  在江西美硕实业有限公司,“勇攀高峰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常年飘扬在生产一线。订单旺季时,党员带头三班倒,连续一个月奋战在车间,硬是提前三天完成了500万元的急单。“党员往前站一步,员工就敢跟上来一大步。”公司党支部书记指着墙上的产值表,上半年产值突破1.1亿元,增长1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出口名牌企业”等荣誉接踵而至,“这就是红色的力量。”

  美硕实业的“周末托管室”里,彩色的卡通贴画装饰着墙面,书架上摆满儿童绘本,几名孩子正围着志愿者老师做手工。“以前一到周末就犯愁,孩子没人带,上班都不安心。”员工刘大姐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脸上满是笑意。党支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三天内就腾出房间,聘请专业老师,办起了托管室,还联合消防大队开展“消防站开放日”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安全知识。

  “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在泰和高新区的企业车间,“三亮三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80余个党员示范岗、29个党员责任区,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生产一线生根发芽。“党员胸前的党徽就是‘军令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罗诗宝说,“我们要让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一座堡垒。”

  “党企心连心”

  “梁主任,多亏了你帮忙对接‘财园信贷通’,300万贷款到账了!”电话那头,江西宏幸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高新区管委会二级主任科员梁崇锋放下电话,在笔记本上又记下一笔:“第109家通过‘财园信贷通’获得贷款的企业。”

  “党建+营商环境”模式下,园区选派59名企业服务专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心连心”入企服务。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财园信贷通”平台作用,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8.4亿元,为109家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超千万元。“党员服务专员就是我们的‘贴心管家’,政策不懂有人讲,难题不解有人帮。”胜宝莱光电董事长陈运感慨道。

  陈运至今记得企业初创时的艰难。2019年,公司投入4亿多元购买设备后,调试阶段又急需资金,四处碰壁之际,园区党建指导员主动上门,协调银行通过“党建+金融”模式解决了贷款难题。“党员干部跑前跑后,比我们自己还上心。”靠着这笔资金,企业成功研发车载偏光片,去年产值突破5亿元。

  针对员工通勤难,园区开通3条公交专线,每天早晚接送员工;为解决员工子女入学问题,协调教育部门开辟“绿色通道”;设立“职工书屋”“心灵驿站”,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学习上有人辅导,生活上有人关心,这样的企业谁愿意走?”美硕实业员工张师傅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为让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高新区很多企业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地位和作用。“党建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发展引擎’。”江西邦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党支部参与重大决策,目前已通过北交所创业板上市审核,“党组织把关定向,企业发展更稳了。”

  如今的泰和高新区,党建活力持续迸发,发展动能更加强劲。2024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7.76亿元,营业收入256.02亿元,利润总额12.55亿元,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53家高新技术企业、15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新三板挂牌企业邦力达即将登陆北交所,胜宝莱、茂盛环境等企业加快股改……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果,见证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夕阳西下,澄江河畔的高新区染上温暖的霞光。党群服务中心里,党员们正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生产车间内,党员突击队仍在加班加点……这是红土地上初心与使命的延续,是新时代党企同心、共谋发展的鲜活实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