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稻育秧遇上“3D打印”

2025-07-29 11:35 阅读
当代江西

眼下,晚稻育苗插秧已近尾声。在万载县,一种被称为“3D打印”的播种新技术正被推广使用,为水稻育秧播种工作按下了“快捷键”。

在万载县妈妈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中心,一台“嗡嗡”作响的机器正高效运转,精准地将一粒粒种子“印刷”在可降解的育秧纸上,演绎着“科技种粮”的新鲜戏码。这项被称为“3D打印”播种的新技术,如今已成为当地农业增产提效的“新利器”。

育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印刷播种机。邓龙华/摄

从“眼中钉”到“香饽饽”:

为农业注入新鲜力量

“水稻播种还能‘3D打印’?”“这样搞,育个秧会不会更麻烦了?”在一声声质疑中,公司负责人常垂明决心彻底解决传统育秧中的难题。

2021年,刚转行做农事服务的他,目睹了秧盘过漏斗时的混乱景象:有的孔挤着八九粒种子,密不透风,有的孔却空空如也。“一亩地用四五斤种子,有效苗没多少,挤在一起的种子发芽后抢营养,苗长得蔫头耷脑。”他蹲在秧盘旁,眉头拧成疙瘩。

如何化解这一痛点?转机藏在一条短视频里。2021年下半年,常垂明在浏览短视频时,一组精准排列的种子矩阵吸引了他的注意。视频中展示的“3D打印”播种技术,其育秧纸上42个胶点的排列间距,竟然与标准秧盘的孔距完全吻合。这个发现让他眼前一亮——如果将打印好的育秧纸倒扣在秧盘上,种子不就能精准落入每个孔穴吗?

转年开春,常垂明铁了心要试试,于是购入了第一台“打印播种机”。

新机器刚到时,差点成了员工们的“眼中钉”,看着复杂的工序就直犯愁。操作不熟时,育秧纸还总会“卡壳”,急得人直跺脚,背地里没少吐槽:“这新技术怕是来添乱的吧!”

可常垂明却认准了这台机器。他心里清楚,这看似复杂的设备,恰恰能破解传统育秧的诸多痛点。那段时间,常垂明几乎天天泡在车间,衣服上满是沾着星星点点还黏糊糊的淀粉粘胶。他手把手教员工们调制粘胶的浓度,演示如何将振动频率调到最佳数值,就连育秧纸的安装角度都反复琢磨。

如今再走进车间,已换了另一幅景象。曾经被嫌弃的“眼中钉”,成了大家离不开的“香饽饽”。员工们调试起机器来驾轻就熟,看着一粒粒种子精准落在胶点上,多余的自动滑回回收盒,嘴里纷纷念叨着“没想到,这机器操作顺了还真省事”。

村民在田间播种。邓龙华/摄

从“无序撒播”到“精准定位”:

一举破解老难题

如果说,传统育秧的“无序撒播”,像一场没章法的“盲打”,而“打印播种机”的“精准定位”则像给育秧装上了导航系统。

常垂明先是将淀粉粘胶倒入机器,为种子附着做好准备。随着卷纸的转速和振动频率被精细调节,种子通过漏筒如细雨般均匀落在胶点,被牢牢粘在育秧纸上。“打印”至预定长度后,他切断纸张卷成筒,最后将其轻轻平铺在秧盘上。短短数天后,这些“打印”的种子便会在秧盘中化作一片嫩绿的秧苗。

过去撒种全凭运气,秧盘孔里要么“拥挤不堪”,要么“空空如也”。为了保证出苗,只能多撒种子,造成极大浪费。现在,育秧纸上每个胶点都精准粘住1至2粒种子。倒铺到秧盘后,种子稳稳落进对应孔位,90%以上的孔都有种子,空膛率大幅降低。

“这苗返青时间比传统苗提前5天,成活率大幅提升,”公司员工严鹍指着田里的秧苗介绍,“同样的田,这苗扎根更快、长势更旺,一眼就能看出不一样。”

传统育秧的田里,有些挤在一处的种子发了芽,就开始“抢水抢肥抢空间”,长出的秧苗根须又细又弱。而“打印”播种带来的改变,肉眼可见。每个孔里的种子“各占其位”,互不打扰。育秧纸遇水后就像层“小棉被”,把水分和温度牢牢锁在里面,给种子营造出最舒适的生长环境。这样长出来的秧苗,个个茎秆粗壮有力,根须密密实实紧紧抓着土壤。

村民在田间播种。邓龙华/摄

从“广种薄收”到“提质增效”:

农户尝到科技甜头

“以前一亩地用四五斤种子,现在三斤就够,光这一项,一亩地就省五六十元,再也不用为‘多撒浪费、少撒不够’犯愁。”常垂明指着回收盒里的种子说,这些回收的种子还能二次利用,进一步减少浪费。对种植大户来说,几百亩地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省种子、提效率、抗风险,“3D打印”播种机带来的好处,都实实在在落进了农户的钱袋子,让农户能直接受益。

过去,七八个人围着流水线忙到脚不沾地,一天只能出200亩地的秧盘量。现在,两人就能玩转:一个管机器“打印”种子,一个负责铺纸。一天下来,能搞定100多亩地的育秧量。

未及时播种的传统秧苗,在秧盘里待久了就有可能过度生长,移栽后容易出问题。而用“打印”播种育出的秧苗,还能卷成筒存放,放半年都新鲜,随用随取,灵活应对农时变化,而且根系发达、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更强。

“以前总担心苗出问题,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双桥镇龙田村村民张平财的话,道出了不少农户的心声,现在即使遇到恶劣天气,秧苗也能稳稳扎根生长。

如今,常垂明用新技术育秧播种的农田,从1000亩涨到了1万多亩,周边乡镇的村民,都盼着这“3D打印”的种子能种到自家地里。这项“把种子印在纸上”的技术,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的“剧本”。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未来的农业不仅能“种得省、种得好”,更能“种得可持续”。(作者:袁辰珧 丁斌祥 黄理建 )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