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新果,金溪县蜜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观察

2025-07-30 05:09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在金溪县秀谷镇陶家村的蜜梨种植基地,果农正在采摘蜜梨。(由金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太美味了!”“真甜!”7月17日上午,金溪县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主题采风活动的部分外国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在参观过程中,当地精心准备的蜜梨让这些外媒嘉宾赞不绝口。

  金溪蜜梨是金溪县的特产,具有“香、甜、脆、嫩”的独特风味。据县志记载,宋淳化年间即有种植,坊间称其为“贡梨”。但长期为零星栽植,规模较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千年种植史但却始终不温不火的金溪蜜梨终于迎来了发展良机。金溪县积极开发红壤项目,从浙江省杭州市果树研究所引进“新世纪”“黄花”等南方早熟梨,率先在琅琚镇金山塘村、秀谷镇陶家村等5个村落开始种植。农民纷纷开发荒山荒地,大力种植蜜梨。每年春天,放眼望去,一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阔景象。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金溪蜜梨产业已实现质的飞跃。金溪蜜梨于2004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24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近年来,金溪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种植蜜梨,同时提供技术指导、科学管护、助力销售等服务,探索出一条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蜜梨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新品种孕育产业新希望

  盛夏七月,金溪县万亩梨园内,沉甸甸的蜜梨压弯枝头。

  然而,金溪蜜梨的产业升级之路并非坦途。“我们很快发现,‘新世纪’品种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加上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梨农们的收益受到影响。”金溪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周一文回忆道。

  面对这一发展瓶颈,金溪县迅速反应,启动金溪蜜梨绿色工程,组织农技专家团队先后从浙江、江苏等地引进了多个品种进行试种。最后决定把成熟早、产量高、甜度好、适合红壤栽种的“翠冠”“翠玉”作为金溪蜜梨更新换代的主打品种。“翠冠梨比老品种提前10天上市,糖度稳定在13度以上,亩产量高;翠玉梨则因其果形端正、耐储运而备受客商青睐。”周一文说。

  为进一步提升金溪蜜梨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金溪县积极与浙江果树研究所、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所、高校进行“科技联姻”,先后推广并安装了滴灌系统、采用套袋技术以及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种植管理模式,还使用了最新的双臂顺行式棚架栽培模式。在梨园里,记者看到1.8米高的钢丝网格上,梨树枝条整齐伸展,形成整齐的“树墙”。“这种立体栽培模式让每颗梨都能均匀接受光照。”周一文解释道,“相比传统种植,不仅优质果率提升至85%,还大幅提高了梨树的抗灾能力。”

  今年6月,抚州市农业“一县一品”科技合作对接会上,金溪县就金溪蜜梨“二次开花”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与省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当地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成立多家蜜梨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实现统一品牌、规格和包装。

  如今,金溪蜜梨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截至目前,全县蜜梨种植户突破6500户,种植面积达到6.2万亩,预计全年产值超4亿元,带动8000人就业。这颗“金果子”,正通过品种革新、科技赋能、品牌打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技术催生种植新模式

  7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秀谷镇陶家村的众志果业蜜梨种植基地。漫山梨树郁郁葱葱,果农们正忙着将刚采摘下的蜜梨分拣、装箱,发往各地市场。

  引人注目的是,同一棵树上竟然同时挂着翠冠、翠玉、黄花梨三种梨。“这是采用人工异花授粉技术培育的‘多品种同树’示范树。”金溪县众志果业有限公司经理张宇智介绍,基地采用“主栽品种+授粉树”的科学种植模式,将黄花梨作为授粉树,把翠冠梨、翠玉梨嫁接其上。通过花期异花授粉,不仅有效提高了坐果率,还实现了错峰成熟,采摘期从7月初持续至8月底,有效延长了市场供应周期。目前,这项技术已成为金溪蜜梨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85后”的张宇智是金溪县土生土长的“梨二代”。早年在外地从事模具行业,2013年返乡接过父辈的蜜梨事业接力棒,如今已成为金溪县象山蜜梨专业合作社的骨干成员。虽然从小在梨园长大,但张宇智始终保持着“归零心态”。他时常向农技专家请教,还主动搭建了“金溪果园信息技术交流群”这一学习平台。“最初群里只有县里的几名老师傅,我们这些新手遇到技术难题就在群里求助。”张宇智回忆道。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微信群逐渐发展成了金溪蜜梨产业的“智慧库”。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350余名成员,张宇智也从“提问者”蝶变为“分享者”。他开始在群里分享蜜梨种植的实用技术和经验,以及电商销售技巧、融资方法等现代农业经营知识。“从种植技术到电商运营,从病虫害防治到供应链管理,这个交流群正在解决果农们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张宇智笑着说,“最近有名同行急需包装盒,在群里求助后,很快就联系到了供应商。”

  新农人带来销售新理念

  “我们不仅要会种梨,更要懂经营、会营销。”90后的“梨二代”黄亚鹏道出了新农人的心声。

  在陶家村的桃华果业蜜梨种植基地,运输车满载着金灿灿的蜜梨频繁穿梭于果园和冷库之间,果农们正动作麻利地进行装卸作业。“这批蜜梨将陆续发往盒马超市。”桃华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亚鹏介绍,“今年我们果园与盒马超市签订了15万斤蜜梨供应协议,前两天已运送1.3万斤,今天正加紧采摘和发货。”据悉,今年是桃华果业与厦门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第四个年头。“我们正在推进产品定制化升级,针对高端商超渠道特别开发了标准果规格,并植入产品溯源二维码,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更高要求。”黄亚鹏补充道。

  这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深谙现代农产品营销之道。他带领团队搭建了“基地直采+商超定制+社群营销”的立体销售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偏好,将蜜梨细分为礼品装、家庭装等不同品类。目前,桃华果业的优质蜜梨已实现40%以上的品牌溢价,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

  “传统农业需要新思维。”黄亚鹏说,下一步我们将要在果园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可以精准掌握每棵梨树的生长状况。在他的规划中,传统梨园正朝着“生产可监控、质量可追溯、品牌可增值”的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

  除了鲜果销售,金溪蜜梨还衍生出梨膏、梨干等深加工产品。种植户龚建刚采用古法熬制梨膏,售价为每瓶60元至120元,附加值显著提升。“目前,20%的蜜梨用于深加工,既缓解鲜果销售压力,又增强产业韧性。”这种“鲜果+加工”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推动金溪蜜梨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此外,金溪县巧妙结合蜜梨产业与古村文化,推出“蜜梨丰收节”“稻路与梨想”等特色活动。将梨王争霸赛、古村烟花秀、田园音乐节等元素融合,2022年的一场活动便拉动旅游消费3000余万元。周末的采摘园里,随处可见亲子家庭体验农耕乐趣。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海华 郭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