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海里会有野猪!” 广东一女子在海滨公园被撞致骨折

2025-08-03 21:10 阅读
深圳新闻网等

“谁也没有想到海里会有野猪,

这经历能吹一辈子。”

广东的王女士称

8月1日和家人去大梅沙海滨公园游玩时

她在沙滩上被一头野猪攻击撞倒

现在人在医院住院

 

当事人王女士说:“突然就被撞了,然后看到了一只野猪,当时我站起来的时候,就发现左腿受不了力。谁也没有想到海里会有野猪,这经历能吹一辈子。”

王女士表示当时非常担心野猪会咬人,所幸野猪撞完人就没有再上前了。王女士被野猪撞伤后便倒地不起,无法站立。送医后,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

园方:已将野猪驱赶离开

推测野猪从山上下来

游到大梅沙

据园方推测,这头野猪有将近200斤重,它是因为觅食,从山上下来后,又游到了沙滩上。

 

大梅沙海滨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已经将野猪赶回山里,会对受伤游客给予关注。随着深圳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种生态现象偶有发生,我们也会加强巡逻,保障游客安全。”

撞见野猪怎么办?

尽快逃跑

专家提醒,普通人碰到野猪应当尽快远离。保持镇静,不要激怒野猪,避免与野猪正面冲突。

另外“装死”是不管用的。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

如果真的遇到了野猪,不要试图与其互动,避免直接眼神接触。

遇到野猪幼崽时,千万不要上前抱起或触碰它们。虽然野猪幼崽看起来非常可爱,但是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容易招致可能就在附近的母野猪的攻击。

不要投喂野猪

投喂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导致其攻击人,还可能带来疾病传播等风险。野猪种群近年刚得到恢复,大部分个体对人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惧。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强调,一旦野猪群体形成乞食习惯,会不再惧怕人类,甚至把人类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并主动接近人类,从而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

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和谐共处?   

近一年来,多地野猪伤人毁物的消息不断。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断提高,许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繁殖力强的野猪种群数量出现暴涨。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猪危害防控的建议”复文指出,经科学、综合评估,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数量200万头,已不存在生存威胁,且很多地区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据央广网报道,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张海明介绍,2023年,野猪在“三有”名录中被除名,是因为野猪的繁殖和增长有一定过程,而野猪数量并不会立即下降。目前,野猪分布范围和活动范围逐渐在增加,而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也明显增加。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表示,“野猪大量出现跟生态环境改善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自然天敌。”他认为,野猪频繁与人发生冲突,其中一个是因为部分地区野猪种群快速增长,现有栖息地面积不足所致,从山高林密的地区迁移到农村和城市郊区。

孙全辉还表示,动物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怎么做还是取决于人。首先,应该坚持保护,同时需要调整野猪的栖息地面积,扩大它的保护区。另外,要警惕野猪增多引起“放开狩猎、主张食用”等跑偏思想。此外,在野猪频繁出现地区,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并根据野猪的种群动态和活动规律,及时发布安全预警。当地民众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野猪保持安全距离,不投喂、不挑逗,减少与野猪发生冲突的风险。

孙全辉还表示,野猪治理涉及多个部门。有关部门要从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从长计议、科学施策、统筹兼顾,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与致害补偿机制,包括落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制度等。通过调整保护区边界、改善栖息地质量,发展生态友好产业等方式,努力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和谐共处。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