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刘礼年:砺剑长歌,青春许国
1938年春,晋北宁武县石湖河战场硝烟弥漫。年仅23岁的八路军717团政委刘礼年在巡视阵地时,为掩护战友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牺牲前数小时,他留给兄长的最后一封信仍墨迹未干——我军在晋北打了许多胜仗,此时我正在向敌人冲锋,因此不能多写……
1928年,莲花县路口乡13岁的刘礼年加入红军时,连长曾质疑“怎能收孩子当兵”。但短短3个月,这个被唤作“小鬼”的少年以机敏与胆识征服全连,行军时为战友背枪,断粮时让出口粮,冲锋时永远在最前列。革命熔炉让他迅速成长——14岁任连指导员,16岁当团政委,17岁已肩负师政治部主任重任,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政工干部之一。
刘礼年不仅擅长指挥,还善于用文艺鼓舞士气,常根据实际情况编创宣传口号、快板和歌曲,深受战士喜爱。长征路上冰霜刺骨,几名伤员掉队后没劲赶路,但在山中突然听到刘礼年编的红军歌曲,顿时精神振奋,边唱边追赶队伍,最终找到了大部队。
这位文武双全的指挥员,把政治工作化作穿透黑暗的星火;在雪山草地的至暗时刻,他创作的快板和战歌成为战士们的精神食粮;当子弹打穿脸颊留下伤疤,他笑着安慰流泪的战士,转身又投入战斗。他爱兵如子,长征路上,不顾严寒酷暑,总是走在队伍前列,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每到宿营地,他总是先安排好官兵的食宿,即便发高烧,仍坚持夜查,令战士们感动不已。
西安事变后,他积极宣讲团结抗日的伟大意义,并编写宣传提纲和歌曲,激发战士和群众的抗日热情。1938年春,面对日军两个加强连的围攻,他率减员严重的717团死守宁武,不幸牺牲。
2015年,刘礼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莲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展陈着他的事迹,每年清明节,全县干部群众都会来到这里瞻仰,缅怀他的革命事迹。
胡梦婷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