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筑同心!25名华裔青少年萍乡寻根

2025-08-06 06:40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跨越山海筑同心

——25名华裔青少年赴萍寻根共铸中华情

  “在国外,中文是书页上的符号,直到踏上萍乡这片‘红古’交织的热土,我才真正懂得‘寻根’二字的分量。”7月31日,西班牙华裔女孩邹璇在返程飞机上回味十天在萍乡的所见所闻,心中涌动着万般不舍。

  7月22日至31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的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西萍乡营举行。25名来自西班牙、英国的华裔青少年跨越山海,走进“工运摇篮”的红色记忆里、“中国辣都”的烟火气息中、“户外天堂”的盎然绿意间、“花炮故里”的绚烂多彩里,他们不仅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肌理,更在情感共鸣中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红色课堂:精神之光在根脉点亮

  这是一段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精神血脉的旅程。

  7月23日上午的开营仪式上,节目《安源童声震山河》重现了安源儿童团的革命故事——传递消息、站岗放哨、宣传革命思想……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与呐喊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剥削、追求解放的坚定信念,也让“少年强则国强”的力量在革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当踏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殿堂,如同一本生动的史书,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鲜活展现在华裔青少年眼前。泛黄的罢工宣言、带着补丁的矿工工装、儿童团员用过的红缨枪……生动地展现了安源工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这句从安源路矿工人喉咙里迸发出来的呐喊,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旧中国的沉沉暗夜,更喊出了一个民族挣脱枷锁、向着光明前行的决心。来自英国的华裔青少年尹子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走进全国首个以红领巾为主题的纪念馆——安源红领巾纪念馆,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同历史时期少年儿童的奋斗身影给华裔青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刘胡兰、王二小……这些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故事。来自西班牙的华裔青少年黄胜毅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革命重担,每段历史都充满了艰辛,每个故事都让人动容。”

  在莲花县甘祖昌故居,简朴的陈设诉说着将军朴实无华的生活日常,没有丝毫将军“架子”,有的只是与乡亲们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感。走进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迹陈列馆,华裔青少年沿着将军的人生轨迹回溯,从苦难童年到戎马生涯,再到解甲归田、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每一段经历都深深震撼着他们。

  “一路走来,我被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力量所笼罩。它藏在安源儿童团红飘带映出的稚嫩却坚定的眼神中,藏于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后踏遍田埂的脚步里,如今也深深地藏进了我的心里。他们的故事,犹如一道道精神之光,激励我不断前行。”来自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吴心悦如是说。

  千年非遗:文化基因在指尖苏醒

  这是一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的旅程。

  7月24日,萍乡市鳌洲书院内,蝉鸣声声,墨香袅袅。营员们身着汉服,围在书法老师身边。“毛笔该怎么拿?”“第一笔要落在哪里?”西班牙华裔女孩胡文轩握着三寸狼毫,迟迟不敢落下。

  “中锋行笔要稳,侧锋取势要活。”老师握着她的手缓缓落笔,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先是一横沉稳如山,再是一竖挺拔如松。“原来汉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胡文轩看着自己笔下虽稚嫩却有力的“人”字,忽然笑了,“这一撇一捺间,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沉淀。”

  传统文化的浸润,还藏在指尖中。在湘东区傩面具雕刻厂,来自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赵希拿起刻刀,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点下雕琢木头。“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刚直。”传承人的话让她联想到西班牙斗牛士服饰的色彩寓意:“原来同样的颜色,在不同文化里有不同的表达。”她小心翼翼地将傩面具放入包中,“这将是我带回去的第一个中国故事。”

  芦溪县濂溪中学操场上,古城独角缩龙翻腾起舞,金色的龙角在阳光下簌簌闪烁,华裔青少年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课堂上,他们与本地学生结成对子,共唱经典民歌《茉莉花》、同赏国家级非遗采茶戏。

  西班牙华裔青少年金哲手捧一张明信片,十分激动,他告诉记者,这是濂溪中学学生黄子瑜送给他的,明信片的后面写着“欢迎随时回家”。金哲也在回赠卡片上写下对新朋友的祝福。这一刻,传统文化化作桥梁,将生长于不同国度、却拥有共同根脉的少年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上栗烟花腾空而起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莲花锡雕成形前,大家屏气凝神;萍乡花果雕琢中,众人尽情发挥想象……这些体验唤醒了他们的文化基因。“我从小在国外长大,这趟旅途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吴心悦笑着表示。

  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在心田植根

  这是一段亲近自然、感受生态文明的旅程。

  “这就是‘云中草原’?像在仙境里漫步。”7月30日,萍乡武功山万亩高山草甸上,邹璇伸手触摸缭绕的云雾,忍不住兴奋欢呼。登山途中,华裔青少年跟随导游一路捡拾塑料瓶,英国华裔男孩林文浩竖起大拇指:“每捡60个塑料瓶就能换一块奖牌,游客都自发成了这座美丽大山的‘保洁员’。”

  从“户外天堂”的满眼绿意,到玉皇谷漂流的粼粼碧波,中国的大美河山让华裔青少年赞叹不已。当得知曾是荒山的玉皇谷因建水库、兴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时,来自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赵扬感慨不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江口艺术村,游人如织、充满艺术气息的场景让华裔青少年们难以想象,这里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短短几年,江口村就变了样,为他们点赞!”来自英国的华裔男孩Lee由衷赞叹。

  十天的寻根之旅,让25名华裔青少年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自小生长在海外的孩子们,在中国红、生态绿的交织中,寻到了自己的‘根’。”萍乡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卓雪兰说。

  十天萍水相逢,终成血脉相连。飞机起飞时,25个行李箱里,不仅有萍乡特产,更有文化自信和担当使命。25名华裔青少年纷纷表示,要做讲好中国故事的海外“火种”,让红色基因的星火、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中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在异国绽放。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玥 陈记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