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万家门 情暖百姓心 井冈山市打造“党员进网格 井冈议家亲”基层治理体系
“党员同志上门帮我测血压、修家电,真是太贴心了。”张大妈笑得合不拢嘴,邻里间也纷纷点赞。原来,在职党员王秀娟在鸿源小区开展“入户听诉”时,联系社区医生和志愿者上门服务,给张大妈测血压、修家电。这温馨的一幕源于井冈山市每月开展的“党员进网格井冈议家亲”活动。
今年以来,井冈山市聚焦破解基层治理机制不够健全、服务不够精细、力量不够充足等难题,探索打造“党员进网格井冈议家亲”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入户听诉”精准服务、“接诉即办”回应诉求,变群众“呼声”为“掌声”,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温情化。
群众来下单,党员秒接单
“上次我就提了一句小区树上有虫子,没想到社区党员立马带着人清理干净了。”翠海华庭小区李大爷赞道。群众需要什么,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井冈山市按照“问需于民”原则,创新建立“线上纳谏+公开征集+入户收集”的“三渠收集”机制,既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小区物业公司、井冈议事厅等公共场所统一设立群众意见建议征集窗口,安排专职人员做好登记受理和分类梳理,又统一制作并张贴诉求收集小程序码,用数字赋能诉求收集,统筹受理“12345”政务热线诉求,还将全市小区划分为96个包联单位,常态化组织33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沉网入格、入户听诉。该市累计下沉党员干部2.3万余人次,走访群众5.2万余人次,收集诉求1.36万件。
为快速响应、高效解决,井冈山市建立分级办理机制:涉及居民生活需要、家庭矛盾调解等简单个人民生诉求,由报到党员及时办理;涉及社区公共事项、公益服务等共性短板问题及个人急难诉求,由多部门联合办理;涉及历史遗留的产权纠纷、征地补偿等重点矛盾纠纷,由分管市领导包案办理。今年以来,全市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80件,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
街乡一呼叫,部门就报到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提诉求,也不用纠结该找谁。”居民张女士感慨道。诉求办理透明化、便捷化,才能让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感。井冈山市在小区内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推行专职网格员包小区、楼栋长包栋、党员中心户包单元、在职党员包户的治理模式,让群众说有机会、讲有平台、诉有对象。
党员“接诉即办”最怕什么?就是部门责任不明“踢皮球”。井冈山市通过建立“问题、任务、销号”三张清单,让在职党员深度联动网格、社区街道、包联单位、关涉部门等主体。对于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的复杂诉求,经乡镇(街道)研判后,指定专职网格员或综治专干通过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上报问题,由市综治中心指定牵头单位,提出解决方案、明确办理路径、确定解决时限,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跨界”问题限时解决。目前,全市已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推进会2次、诉求办理协商会118次,集中多部门力量协商解决疑难复杂诉求2600余件,实实在在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服务沉网格,温暖进家门
“手指轻轻一按,‘红马甲’就上门帮忙。”行动不便的朱阿姨在家完成了身份证指纹采集,这让她惊喜不已。之所以如此便利,源于井冈山市创新的“映山红帮代办”模式,“吉先锋”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帮助居民纾困解难。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井冈山市推出“红心”服务。在惠企方面,开展“千名党员进百企”活动,设立“红色特派员”450余名,帮助企业申请金融贷款9110万元,解决招工、装修等问题300余个。在惠民方面,线下建成16个“井冈议事厅”,依托无职党员认岗履职设立1663个家庭代办站,开展代缴水电费、代办医疗报销等服务2.13万余人次;线上开发“纮星到家”等便民小程序,引入母婴保健、家政保洁服务、家电清洗等嵌入式服务43项,完成服务订单1320条,让便民服务沉到“家门口”。井冈山市还将志愿服务“送”到小区。精心组织理论宣讲、普法宣传、送教上门、环境整治、便民义诊等志愿活动300余场,定期组织政务服务单位进小区现场办理业务、解答疑问,累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
陈足桃 刘斌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