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华语辩论的“祖庭”

2025-08-08 10:14 阅读
大江新闻原创

文/城北

“打辩论”是让很多青年学生为之激动的字眼。

每次看到“辩论”二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学恩师T老师以及参加辩论赛的时光。

“学校大兴辩论之风,会误导同学们都去钻牛角尖吗?”我当时并不懂辩论,傻乎乎地问T老师。

“不会!在校园里倡导思辨之风,就是给你们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具备‘转念’的能力,喜而不狂,哀而不伤,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老师笑着耐心回答。

当时,T老师带着我一起组建了辩论队,在校内举办选拔赛时,破题立论、攻防设计、总结陈词、模拟演练,我们几乎看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华语辩论视频,台词成了日常说词,就连在食堂吃饭都会来一句:“请问对方辩友,可否帮我递上一个汤勺?”

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且触及心灵的。哪怕再小的成绩都满心欢喜,即便再大的失误,也有走心安慰。每每想起老师,就像春天的一缕微风,冬天的一抹暖阳,话语间透着“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暖意。

△2025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决赛,现场座无虚席

长期被爱包围的孩子,是不甘心放弃自己的,甚至连片刻地躺平都不愿意。这种爱,会幻化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去破解难题、去迎接挑战、去笑看人生。

“暑期有一个在东南亚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学校想派你们去,别有压力,重在参与,学点经验,说不定我们也能办一个全国性的辩论赛事!”T老师用肯定的眼神看着我们说。

还没等老师开口,我们就主动提出周末和暑假都留在学校备赛。T老师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和饭卡交给我时说:“我办公室有空调,讨论辩题和午休时能舒服点,刷我的卡,让大家饭菜都吃好些!”

除了生活上的细致安排,老师还从上海、武汉、西安等“辩论强市”请来导师给我们“面授机宜”。

当年,上海来的导师对我们说:“辩论是缩小分歧、统一思想的‘补脑’益智活动,一轮辩论打下来,绝不亚于上两年大学。真理越辩则越明,江西应该成为辩论风气最盛的地方!”

“为什么江西应当成为辩风最盛的地方呢?”我问。

“你知道中国第一个关于辩论的成语是什么吗?”导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我。

“是唇枪舌战吗?”

“应该是鹅湖之会!”

“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都在江西,其中鹅湖是因一场辩论而兴建、兴起的。”

△天下“四大书院”

在老教授眼里,江西这片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在中国辩论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堪称华语辩论的“祖庭”。

△鹅湖书院一角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理学家吕祖谦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县)的鹅湖寺,为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学术分歧,特邀双方辩论。

朱熹主张客观唯心主义,道问学(向外穷理),“性即理”,理在心外。陆九渊则主张主观唯心主义,尊德性(向内明心),“心即理”,理在人心。朱熹重知识积累的“渐进”,陆九渊重本心觉醒的“顿悟”。双方各执一词,一连辩论三日,朱熹愤然离席,不欢而散。辩论最终虽未能达成共识,却明确了“理学”与“心学”的分歧所在,为后世学术研究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碰撞记录。这场辩论还吸引地方官吏、学者百余人参加,成为南宋规模空前的学术盛会。

△鹅湖辩论

为了纪念这场辩论,后人在鹅湖寺西侧建“茅屋”,后建“四贤祠”,宋理宗为其赐名“文宗书院”,康熙帝亲题“穷理居敬”匾额,其地至今为儒家文化圣地,印证这场思辨之会穿越八百年的思想光芒。

鹅湖之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开创了书院“会讲”传统,推动自由辩论之风,成为后世学术交流典范。同样也有浓郁的文化象征,会后朱熹题诗“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陆九渊亦反思己过,二人于白鹿洞书院再会时握手言欢,彰显求同存异的学术精神。

鹅湖之会,无疑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辩论之一。此后,理学门徒建立鹅湖书院,使之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也为后来的王阳明心学产生以及和而不同、文明互鉴思想的强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鹅湖书院(继往开来)

对于当代大学生辩论而言,鹅湖之会更是有着诸多现实意义。

从辩论的本质上看,鹅湖之会让大学生明白辩论并非简单的口舌之争,而是思想的深度碰撞与交流,其目的在于追求真理、深化认知。大学生在参与辩论时,不应只着眼于胜负,更应注重从不同观点中汲取养分,拓宽思维边界。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就如同朱熹主张的“泛观博览”,大学生需要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研究辩题,充分了解各方观点,才能在辩论场上有理有据地表达。而陆九渊强调的“发明本心”,则提醒大学生要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既有观点,挖掘自己内心对问题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在辩论中展现出思想的独特性和深度。辩论的交锋有多激烈,结交的情谊就有多真挚。鹅湖之会后,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授课。辩论的激烈到关系的友好,提醒了我们辩论过后双方要学会反思、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文明互鉴,相互欣赏,正所谓学术观点可以不同,但革命友谊不可以不深。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辩手,鹅湖之会中的诸位先贤也提供了诸多启示。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像朱熹、陆九渊等人,皆是学识渊博的大儒,才能在辩论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其次,培养敏锐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面对对方观点能迅速捕捉漏洞,进行有力反驳。再者,良好的表达能力不可或缺,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听众能够轻松理解。此外,还需拥有谦逊的态度,即使与对方观点不同,也要尊重对方,以平和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避免情绪化的争论。

在组织辩论赛事方面,鹅湖之会同样有着借鉴价值。组织者要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如同吕祖谦为调和学术分歧而发起会议。要邀请具有不同观点和专业背景的参与者,以确保辩论的多元性和深度。同时,要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让辩手们能够畅所欲言。在赛事流程安排上,需合理设置环节,保证辩论有序进行,并且要有专业的评委团队,对辩论过程和结果进行公正评判。

△2024年粤港澳大学生辩论赛决赛,数千观众同席观看

江西,因鹅湖之会在中国辩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鹅湖之会中,我们能汲取丰富的营养,无论是对当代大学生辩论,还是辩手培养、辩论赛事组织,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发扬辩论精神,发挥华语辩论“祖庭”的优势,在新时代书写属于华语辩论的新篇章。

如今,铅山县以“辩论”为脉,深掘鹅湖之会的千年文脉,正酝酿着一系列推广华语辩论的新篇构想。此刻,诚盼全球华语辩论爱好者共献智计,以思想为炬、以灼见为阶,助这场“千年一辩”在时代浪潮中重绽光华,让思辨的火种跨越古今,生生不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