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报时评|向高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迈进
范嘉欣
“十四五”收官之际,江西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站稳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2022年跃上3万亿元台阶,预计2025年达到3.6万亿元,发展位势得到进一步巩固;2021年江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大关,预计2025年达到1.1万美元,正加速向高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迈进。
阶段性跨越,不仅是数字的提升,更蕴含着多重意义:从曾经“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到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崛起,工业进入全国“万亿俱乐部”,江西经济已由“靠天吃饭”的农业主导转向技术密集的工业驱动,经济结构正实现历史性转型,昂首迈进新兴工业大省行列。
经济发展动力转向创新与开放,更是江西摆脱路径依赖、突破地理约束、重塑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其一,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推动江西经济从要素投入转向价值创造。无论是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到64.52%,背后的逻辑都是使经济增长不再单纯依赖GDP的规模性扩张,而是追求量质齐升、动能澎湃。
其二,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深度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有赖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开放能级的提升。“十四五”时期,我们谋划实施300多项改革举措,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打通了经济循环脉络,重构了产业空间布局,激活了区域协同动能,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城乡融合的加速,以及生态“优等生”地位的巩固,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江西塑造长期竞争力。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时速350公里高铁全覆盖,80%以上县通双高速;城镇化率达64.5%,脱贫地区农村收入年均增9.4%,高于全省均值;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位居全国第二,42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印证着经济发展成果正在实打实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按世界银行的分类,高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DP门槛在1.4万美元左右,江西1.1万美元的人均GDP接近这一门槛,冲刺高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的基础已经形成。积极应对科创成果转化、高端产业培育、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挑战,坚持工业化和创新驱动,以全域协调破解城乡失衡,以绿色转型重塑竞争力,江西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