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军地联合开展寻找“大渡河十七勇士”活动 “大渡河十七勇士”中6位已有具体信息

2025-08-20 04:45 阅读
江西日报

  “‘大渡河十七勇士’名单上的赖秋发是我爱人的爷爷,他是万安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入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躲避日军的悬赏抓捕,改名陈长森,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1979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去世……”近日,军事科学院退休干部荆象新给赣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肖干事打去电话,并提供了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至此,一直以来只有名单的“大渡河十七勇士”,已有6位有了相对完整的身份信息。

  6月6日,江西日报5版刊发《“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肖汗尧烈士“归队”另外16位勇士,你们在哪里?》一文,生动地讲述了在于都县人民和“大渡河连”官兵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的于都籍肖汗尧勇士并让其“归队”的感人事迹,同时呼吁寻找另外16位大渡河勇士。稿件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了转载。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赣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武伟介绍,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战斗胜利90周年之际,他们和赣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征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渡河十七勇士”身份信息与事迹线索的通知》,积极开展军地双方联合寻找大渡河勇士的活动。军地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制定了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了工作分工、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旨在确认“大渡河十七勇士”的身份、事迹和归宿,挖掘宣传其英雄事迹,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向2026年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献礼。确认是大渡河勇士的,将在相关纪念场馆增设或完善事迹展陈,在勇士家乡设立纪念标识,对勇士亲属,按规定落实优抚政策,并适时组织关怀慰问活动。对没有照片或画像的勇士,他们将协调志愿者为勇士画像,并将勇士画像捐赠给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和“大渡河连”,让勇士“归队”。

  为全面、准确地还原历史,让英雄“归队”,让精神永续,赣州军地联合工作组还向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大渡河连”发出了《关于商请支持开展寻找“大渡河十七勇士”活动的函》,他们均表示给予全力支持。赣州多家新闻媒体发布了《关于寻找“大渡河十七勇士”的倡议书》,发动志愿者、网友积极寻找。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大渡河勇士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大渡河十七勇士”名单中的朱祥云是湖北省襄阳人,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于1960年在山东省立第二医院(今齐鲁医院)病逝;他们中年龄最小的陈万清,是贵州省遵义人,因伤留在泸定老乡家中养伤,后改名陈银章,也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1942年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熊尚林,是高安县(今高安市)人,被安葬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烈士陵园;赣州军地目前正在考证石城县红军烈士曾先吉,是不是名单中的“曾先吉”……

  截至目前,还有罗会明、刘长发、张表克、张桂成、王华亭、廖洪山、郭世苍、张成球、肖桂兰、谢良明、丁流民11位勇士没有任何信息。“相信随着寻找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大渡河十七勇士’有望全部‘归队’!”赣州军分区领导说。

  肖力民 梁志伟 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