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镇上演“变形记” 废弃眼镜城变身乡镇“好莱坞”

2025-08-20 08:16 阅读
新华社

 

▲ 这是7月29日在鹰潭市余江区短剧基地拍摄的微短剧拍摄现场。新华社发

▲ 这是7月29日拍摄的江西鹰潭市余江区短剧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35岁的蔡志刚白天是保安队长,晚上却变成微短剧里的家庭医生。“白大褂一穿,听诊器一戴,说话也变得慢条斯理了。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他谈起演戏心得头头是道。

  蔡志刚所在的鹰潭市余江区中童镇,曾因眼镜产业闻名,现正被微短剧产业重塑,成为乡镇“好莱坞”。

  2022年之前,这里有一座废弃多年的老旧眼镜城,附近像蔡志刚一样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如今,这座眼镜城被盘活改造成微短剧拍摄基地,拥有120多个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室内拍摄场景,每年承接数百部微短剧制作。在拾方光影影视基地的带动下,余江当地村民纷纷成为微短剧“群演”。

  当下,微短剧因结构简短、内容集中、节奏快和剧情跌宕起伏,迅速走红网络。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

  “微短剧既是短视频业态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也是长视频平台面对视听消费新需求的战略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说。

  58岁的姜有水是当地群演界的“能人”,不但胜任不同类型角色,还成了村里的“星探”,能替剧组找到各种所需的群演。“台词多的,一天能有个五六百(元)。”他很满意群演这份工作。

  据统计,当地有3800多名群众演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演艺经历,但通过听从专业导演、场记的安排,再结合后期剪辑技术,也能完成完整、流畅的剧情。

  当地政府在打造乡镇“好莱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把拾方光影影视基地招进来,也给了很多政策优惠,目的是让他们留下来。”鹰潭市余江区文广旅局副局长汪芸介绍。

  “我们短剧的特点就是小制作、短周期,基本上一部剧7到10天就拍完,两到三个月就能上线。”广州锦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片人吴福江说,选择在余江拍摄的关键原因在于成本控制。

  拾方光影影视基地依托高度集中的多样化室内场景,为剧组节省了转场资金和时间成本。一部戏涉及的20个场景中,70%都可以在同一栋楼里完成。同时,基地还提供从住宿餐饮、24小时剧组“管家”到发行推广的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剧组运转效率。

  从废弃的眼镜城到热闹的微短剧影视基地,从村民到演员,余江区中童镇从制造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之路,生动展现了中国县域经济在新兴产业驱动下的多样可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