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打造杏林文化朝圣地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陈文报道“我们将竭尽全力,投身到杏林文化精神传承……以仁心济世、和合医道、精于医药、诚信惠民……造福人类!”8月19日,一场中医药界的庄重纪念仪式正在庐山杏林遗址园举行。来自庐山市的60多名医疗工作者手捧杏枝,面朝杏林文化始祖董奉的雕像,许下传承和践行杏林文化的志愿。
2023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庐山市举行,会上庐山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的称号,在中医药界正式确认了庐山“杏林文化”始发地的地位。截至目前,该市已连续两年举办纪念“医仙”董奉的活动,并将挖掘和传承杏林文化,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作为助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规划建设集文化展示、中医疗愈、美食药膳和朝圣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中国庐山杏林遗址园等项目。
杏林文化是如何在庐山生发的呢?据《神仙传·董奉》记载:“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因董奉医术精湛、品德高尚,治病救人却不取钱财,仅求病患种杏以报之,久而久之在他定居的庐山形成一片十万株之巨的杏林。他的事迹被传扬后,后世医家将董奉视为楷模,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以“杏林春暖”为誉,“杏林”一词也逐渐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名词。
在第8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中国庐山杏林遗址园的潘凤芝中医诊所,候诊区有不少患者正在排队。
“您的湿气有点重,肠胃不舒服多久了?”坐诊室内的潘凤芝正在为患者搭脉问诊。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潘医生为病人免费诊治,康复的患者只需在园区内做一段时间的义工就可以。
据悉,中国庐山杏林遗址园现已基本建成,园区主要功能包括杏林学院(研究院)、杏林药膳、康养民宿、杏林义诊、环湖游览、药植园等,目前正在有序引入相关专家和业态,后续会有更多像潘凤芝一样的中医药专家入驻园区,将其打造为全球中医药从业者与爱好者的文化朝圣之地。
移步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这里已初具规模的传统建筑群令人叹为观止。据中国庐山杏林文化园项目专班宋显芳介绍,这里将和中国庐山杏林遗址园一起,成为复活杏林中医文化和中医产业,打造融中医药文化、旅游、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于一体、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据悉,杏林文化园建设面积222亩,总投资约8亿元,于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初全面开园。主要建设内容包含入口游客中心与董奉园区、杏林水街、杏林论坛、杏林文化展示馆、杏林广场五大功能区。开放运营后,游客可以在杏林水街看中医、品尝中药茶饮、逛药材集市,体验中医控制体重、睡眠疗愈等,也可走进杏林文化展示馆详细了解杏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互动体验中医的诊疗逻辑与蕴含的道家哲学。晚上,游客还可以到杏林论坛观赏中国首部中医药沉浸式疗愈舞台剧,在观剧时感受中医文化和“治未病”的疗愈力量。
“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年产值突破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 1000个,“中医圣地・杏林之源” 或将成为庐山文旅新名片。”庐山市人大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振国介绍,依托庐山“山城湖”联动的天然优势,庐山杏林文化园将串联秀峰、东林大佛、鄱阳湖候鸟景观等资源,推出多条康养旅游线路;同时联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打造医德医风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技术转化平台,实现 “文化传承 + 产业发展” 双轮驱动,让杏林文化彻底活起来、火起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表示,当千年杏林文化从历史书中走出来,变成能体验、能消费、能传承的生活方式,这里就不止是旅游目的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