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师基层行·经济一线蹲点调研采访铜鼓县感悟|好生态可“引商”,优服务能“留商”
▲记者采访来铜鼓县看山、望水、觅乡愁的游客。摄影|通讯员张子良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报道:“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连日来,记者在铜鼓县蹲点采访时,投资者不约而同道出了选择这里的缘由。
铜鼓县既有“生态绿”,也有“老区红”。作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8万名。然而,不沿边、不靠海,常住人口不足14万的山区小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受限,挑战不小。
▲记者采访来铜鼓县投资兴业的客商。摄影|通讯员张子良
怎样既不辜负绿水青山,又不让老区人民受穷?铜鼓县从“两山”理念中找到了突破口。铜鼓县锚定“生态立县”,在全省率先试点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创新推出“文旅贷”“民宿贷”“黄精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让山水可贷款,空气能卖钱,吸引客商纷至沓来。更关键的是,铜鼓县深知,营商环境是“大磁场”,资金、企业、人才只会流向服务最优之地。
李俊投资铜鼓县带水清溪谷乐园景区时,曾担忧景区处于深山,一旦出现信号盲区影响游客体验。当地政府迅速行动,补满信号,助力景区火速“出圈”。今年7月19日至8月19日,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800人次,首月营收突破百万元,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
李俊的信心,源于铜鼓县的“全生命周期挂企服务”:营商专员主动入企问需解困,截至目前,企业提出的132件“小事”被一一化解——厂区有了新能源充电桩、公交专线开进园区、园区食堂飘起饭菜香、“集拼物流”为企业省下三成运费。这些“关键小事”暖了企业家与员工的心。
“尚朋电子”总经理王宏便是受益者。如今,他将儿子从广东转学到铜鼓中学,妻子也来了,5名高管在此安家,从“异乡客”变成“铜鼓人”。
“这里营商环境没话说,心定了,家安了,干劲儿更足了!”王宏逢人便夸铜鼓县的营商环境好。
此次蹲点调研采访,给人最大的感悟与收获就是:一个无区位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人,以无微不至的服务留住人。此举不仅可以让投资者愿意来,更可以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凭此,生态与经济共赢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