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共享单车“安全之问”应该有下文

2025-09-11 16:51 阅读
大江网原创

  近日,上海街头,一位女士的日常通勤因共享单车突然自动落锁戛然而止——车轮抱死,人车翻倒,身体受创。这不是孤例,据媒体报道,类似事件在全国多地已发生至少41起,平台方回应却多是“查无记录”“或为链条故障”。

  平台的回应,比突然落锁引发的事故更让人寒心。用户带着伤口找说法,得到的不是歉意与彻查,而是“没有记录”“可能是链条故障”的轻描淡写。上海12345热线里,仅哈啰单车7月以来就有17条“应锁未锁、未锁硬锁”的投诉,可这些数据到了企业那里,仿佛成了“无法识别”的乱码。就像有人掉进了坑里,挖坑的人却说“坑不存在,是你走路不稳”,这样的逻辑,怎能让用户信服?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一旦信任的链条断了,再智能的电子锁也锁不住用户流失的脚步。

  有人说,换成机械锁不就没这么多事了?这话戳中了要害。这些年,共享单车比拼的是智能调度、电子围栏,却忘了最基本的“不摔人”才是底线。根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2024年数据,全国共享单车保有量超2500万辆,日均骑行量近5000万人次,这么大的体量,任何一个小故障,都是不可忽视的大事。

  安全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是“责任问题”。共享单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已融入千万市民的日常。但其运营本质不是“一投了之”的生意,而是牵涉公共安全的系统工程。平台既享有运营收益,就必须承担与之匹配的安全责任。企业不能把“技术迭代”当成忽视安全的挡箭牌,更不能把“系统无记录”变成逃避责任的护身符。

  当然,要探寻真相,也不能只靠“平台自说自话”,必须有第三方的“公道秤”。用户说“落锁了”,平台说“没落锁”,僵持不下的时候,就该由相关部门牵头,通过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调查。究竟是如某些平台所称是“链条故障”?还是智能锁设计缺陷或系统误判?这些问题不能仅靠企业一纸声明搪塞,公众需要的是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答案,只有把“模糊地带”查清楚,才能让骑行者重新放心。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出行时代,改变的是出行方式,不变的是对安全的追求。希望这次“突然刹车”事件,能成为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清醒剂”。城市出行,不应变成一场心惊肉跳的“冒险”。平台的责任,从来不只是提供一辆车,更是守护从起点到终点的每一步安全。莫让冰冷的智能锁,锁住社会的信任;更莫让僵硬的回应,寒了用户的心。安全这张答卷,平台必须用诚意和行动书写,而不只是用算法和声明辩解。

  (邓随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