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2分钟接好断骨?假“洋膏药”画皮该撕破了

2025-09-12 17:21 阅读
大江网原创

  “断裂骨头,2分钟接好”“中日专家联合研发”“日本东京医学研究院研制”……最近,一款名叫“市野医生”的筋骨贴突然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听起来高科技感十足,还披着一层“洋外衣”,可一经媒体调查,这款所谓“洋膏药”的老底就被揭了个清清楚楚:不过是由国内某公司委托代工生产,一盒成本仅2元,却以近50元的高价出售。

  说白了,又是一出打着高科技、洋招牌招摇撞骗的“神药”戏码。不禁让人纳闷,现在都2025年了,怎么这类“老套路”还能屡试不爽、“收割”不断?

  细细看来,这款“市野医生”膏药可谓把“装洋”玩出了新花样。日文包装、醒目“博士形象”、看似权威的“东京医学研究院”……这些元素一组合,俨然一副“高端进口货”的架势。实际上所谓“研究院”不过是在中国香港地区注册的空壳公司,连董事名字都与内地运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得上。说白了,就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全靠障眼法忽悠人。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运营团队还熟练玩起了“套娃”操作,通过多层控股、跨地域注册等方式,把公司结构搞得眼花缭乱。

  这类打着洋招牌、民族风、传统秘方等旗号的“神药”,其实早已不算新套路。从电视时代那些频频露脸的“苗医”“藏医”,到如今短视频平台上层出不穷的“神医”,变的只是舞台和包装,不变的仍是靠虚构背景、夸大疗效来“割韭菜”。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传播方式升级,“神药”的利益链也在“升级”。一条视频背后,可能牵扯出主播、经销商、代工厂、投流平台等多方利益主体,形成盘根错节的灰色生态,哪怕某一环节被查处,换个马甲、转个平台,又能“重新登场”。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对“进口”“古方”“高科技”等标签缺乏辨别力,轻易就被带了节奏。

  治理这类“神药”乱象,不能只靠媒体曝光一个就打击一个,关键在于切断背后的生存土壤。一方面,平台要加强审核,不能任虚假广告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跨平台、跨地域联动,提高违法成本,让“换马甲”不好使;同时,消费者也要保持清醒,越是说得天花乱坠的“神药”,越要多打个问号。

  “市野医生”今天消失了,明天可能还会冒出个“村上教授”,只有监管、平台、消费者三方持续较真,假“洋膏药”画皮生意才会无处遁形。

  (胡雨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