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班费何时不再“被自愿”

2025-09-15 10:06 阅读
大江网原创

  开学没多久,班费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广东省东莞市礼仁外国语学校,每一名学生200元,家委会出面“自愿捐助”,最后还是被相关部门判定为违规收费,责令全额退还。消息一出,引起网友热议,不少家长纷纷表示:“这剧情我熟!”

▲网友对此事发表看法。网络截图

  班费这事,说起来不大,却像一根小刺,扎在不少家长心里。班级要布置、活动要举办,有些开支确实存在。可问题在于,这些钱该谁出、怎么出、怎么管,却常常是一笔“糊涂账”。有的家委会热心过度,一声接龙就募起“班级基金”;有的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上说不知情,背后却乐见其成。表面是“自愿”,实则是“被自愿”,家长都是明白人,谁好意思在班级群里说“我不交”?

  这不仅关乎钱,更关乎公平和信任。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有人觉得200元是小钱,也有人暗自皱眉。更让人担忧的是,班费缺乏监管、使用不透明,很容易变成班级攀比,甚至是灰色支出的由头。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教育经费本身是充足的,为什么还要家长一再“垫付”?如果活动确有必要,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公示、合规收取?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以家委会名义违规收费。今年2月,广东省多部门发布通知,严禁以家委会、家长学校、班委、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方等名义强制或变相强制违规收费。明明有政策、有红线,为什么仍有学校“顶风作案”?说到底,还是违规成本太低、监督机制太软。往往是家长投诉了才整改,舆论关注了才退费。事前不防范、事中不监管,全靠事后“灭火”,这不是长久之计。

  家校之间,不能只谈“感情”,不讲规则。家委会本该是沟通协调的桥梁,而不是“收费的白手套”。学校更不应把管理责任推给家长,自己隐身幕后。每一分涉及教育的收费,都该晒在阳光下——收得明明白白,用得清清楚楚,管得严严实实。

  杜绝班费乱象,不能总靠家长“咬牙忍下”或“愤而投诉”。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主动作为,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制度,拓宽反馈渠道,让家长敢说话、说真话不被“隐形施压”,班费才不会变成那根扎人的刺。

  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就很难抚平。教育的公信力,经不起一次次“自愿”背后的勉强。

  (谢丹玲 董文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