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烟火气 尽在此盏中——南昌民德路茶馆成文旅新热点 业态互补助力“慢生活”综合发展

2025-09-28 09:53 阅读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近期,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茶馆的走红引发关注。其复古的装修风格让人仿佛穿越至20世纪的老茶铺。一壶茶,一碟瓜子,市民在此享受悠闲时光,在谈天说地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南昌茶铺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千年。经营茶叶与茶馆,早已成为南昌的传统行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茶馆在不同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江西文化名家梅联华看来,这家茶馆的走红,折射出豫章市井烟火气的升腾。

茶馆内座无虚席。图/曾伟轩

  一座难求 茶香氤氲

  9月21日,南昌民德路老茶馆正式开业。下午3时许,馆内已是一座难求,不少茶桌甚至摆到了室外。茶客们三五好友围坐一桌,多数桌上都摆着几杯清茶或三五碟茶点。值得一提的是,地道的南昌小吃,如糊羹、牛舌头等,也都能在这里尝到。

  一对爷孙正坐在室外茶桌边喝茶边玩纸牌。61岁的刘先生听说老茶馆开业,特意带着11岁的外孙闫晋铭前来“尝鲜”。刘先生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昌还能见到一些茶馆,那时茶馆是人们聊天谈事的聚集场所。

  在闫晋铭看来,茶馆氛围闲适,是都市生活中难得的休闲去处,用南昌话形容就是“绝杀”。受家里“茶迷”父亲的影响,他也喜欢到茶馆体验。

  据介绍,民德路茶馆平均日接待量约5000人次,开业当天接待量突破7000人次。茶馆吸引了老中青三代顾客,已成为南昌人休闲聚会的新选择。

  在创始团队成员刘志亮看来,开这家茶馆更像是对童年记忆的一种填补。“茶文化本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通过打造特色场景,引入地道小吃,让南昌茶馆文化被更多人了解。”

  据悉,民德路茶馆前身为市政府礼堂,自去年10月立项,经过结构加固与整体修葺,设计方案多次调整完善。

  千年茶史 市井风情

  南昌开茶馆、茶庄,多称为“开茶铺”。据史料记载,南昌摆茶铺、开茶庄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茶业与茶馆业成为南昌重要的传统行业。

  梅联华介绍,以往南昌的茶铺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尤以民德路、船山路、抚河路沿街最为密集。20世纪40年代,南昌人口不过20多万,茶铺却有200多家,遍布全市。仅在船山路一条街上,就有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三座大茶楼,彼此相距不到300米,每家均设有400至500个座位。

  “南昌人喝早茶俗称‘过早’,讲究清茶细点,即以品茶为主。像春卷、白糖糕、二来子、馓子、牛舌头、金线吊葫芦等,都曾是南昌人品茶时的传统风味小吃。”梅联华介绍,这些小吃有的如今已很难寻到。

  旧时泡茶铺成为南昌人生活的一部分。茶馆的营业时间为上午8时至中午12时,下午3时至晚上10时。有人来商定婚丧大事,有人来调解民事纠纷,也有人来洽谈生意,或是联系劳工等。为做大生意,茶馆老板还会邀请说书、说唱艺人前来表演。

  业态互补 前景可期

  茶馆能否成为南昌文旅新名片?

  刘志亮表示,接下来,民德路茶馆还将引进采茶戏、南昌相声等本地传统文化表演,助力茶馆成为南昌文化新地标。

  “茶馆的走红折射出豫章烟火气的升腾。”梅联华表示,茶馆属于大众消费,符合老百姓的消费观念。过去南昌老茶铺之所以走红,正是因为老百姓需要这样一个能够满足业务洽谈等多元需求的空间。从古至今,茶馆一直具有社交属性,民德路茶馆的出现,正是南昌豫章烟火气日益浓厚的体现。他相信,未来南昌还将涌现更多各具特色、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茶馆。

  南昌东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湖区后墙路正在布局一家名为“谈妥”的茶馆,目前还在装修,预计10月开始营业。他提到,此前在成都考察时注意到,茶馆不仅是社交场所,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认同与情感生活,既是城市的情感港湾,也是人们联络情感、享受休闲的理想之地。布局茶馆业态,是综合考虑南昌市场与民众喜好后作出的决策,未来将结合“后墙里”文化街区的打造,与东南北湖“内湖文旅”“慢生活”综合业态形成良好互补。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