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科技赋能气象护航 “焰”遇赣江点亮盛世华彩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25年10月1日晚8时,以“盛世华彩豫章欢歌”为主题的南昌市国庆烟花晚会在赣江两岸盛大启幕。老官洲水域与南昌303双子塔上空,5万余发烟花与5000架无人机矩阵交相辉映,通过“滕阁耀千秋”“洪城铸忠魂”“赣水涌新潮”“豫章举鹏程”四大主题篇章,为数十万市民及游客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文脉、红色基因与现代科技的沉浸式视听盛宴。
这场45分钟的“星空长诗”背后,气象条件的复杂性为保障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活动期间需精准把控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力、能见度等多要素,尤其是“楼上+船上”双燃放模式与5000架无人机集群表演的组合对精细化预报提出极高要求,任何细微天气变化都可能影响烟花动态图案视觉呈现、无人机编队稳定性及现场安全。南昌市气象局以全链条保障体系精准施策,通过专项服务、立体监测网络及“分级汇报直通式”服务确保关键要素研判与信息直达,全力保障晚会圆满落幕。
高位统筹强引领 直通服务筑防线
南昌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晚会气象保障工作,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部署气象保障任务。南昌市气象局迅速响应,成立专项保障工作组及运行指挥组,局领导靠前指挥,建立“分级汇报直通式”服务机制。自9月29日起,在每日9时至19时期间,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2小时分别向市领导及组委会报送一次天气实况,精准聚焦风力、风向、能见度等晚会举办的关键气象要素,确保信息传递高效、安全管控科学。
为实现信息快速传播,南昌市气象局持续拓宽服务渠道,构建“服务专报+微信工作群+新媒体矩阵”的立体化传播体系。自9月23日起,通过滚动发布11期专题服务材料,将逐小时预报、风险提示等核心信息精准直达综合保障工作组;同时依托气象预警系统与短视频平台,向公众同步推送观赏区气象指南,全面实现决策端、执行端与公众端信息的实时同步更新。
科技赋能精监测 部门联动提质效
面对考验,南昌市气象局提前部署、周密施策,构建“监测—预报—服务”全链条保障体系。
精准预报“无缝衔接”。自9月18日起,南昌市气象局启动专项服务,构建了从宏观气候背景到微观天气细节的全时段预报体系。通过发布活动气候背景评估报告,结合未来3天逐12小时预报、逐3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以及活动当天逐小时滚动更新预报,累计发送预报短信13条,为活动筹备协调、设施搭建及公众观演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本次烟花晚会空前的5000架无人机表演规模的特殊需求,在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南昌市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首次开展重大活动低空气象保障服务,专题发布低空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专报,提前一小时提供逐10分钟低空气象要素预报,精准锁定低空风速、风向等关键参数,为无人机矩阵的编队飞行与安全起降提供数据支撑。
立体监测“加密守护”。在本次保障中,南昌市气象局依托增发国债项目成果,强化立体监测网络。启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动区域自动气象站实行5分钟加密监测,实时捕捉天气变化动态;结合“两滩七湾”沿线新建的8套自动气象监测站、P波段风廓线雷达、全市X波段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能力,实现对活动区域气象条件的可视化、精细化监测。同时加强天气会商研判,市气象台开展专题会商8次,与省气象台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动会商10余次,确保预报结论的精准可靠。
部门联动“协同作战”。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与市城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公安局等多单位紧密合作,构建了烟花晚会气象服务共同体。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烟花晚会服务共同体,形成了一道坚实的联动防线。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气象预报结论,动态调整活动方案,实现预警到响应再到行动的闭环协作,确保公众安全和活动效果双重保障。
在南昌市气象部门的精准保障下,10月1日晚,赣江两岸夜空烟花与城市灯光交相辉映,数十万观众安全、有序欣赏了这场视觉盛宴。此次保障工作中,南昌市气象局以“毫米级”的预报精度、“分钟级”的响应速度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为活动圆满举办提供了坚实气象支撑,彰显了“智慧气象”服务城市重大活动的硬核实力。精细化服务得到市领导及晚会执行组的高度赞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饶绍清对预报服务给予充分肯定:“南昌市气象局对每次室外活动提供的天气预报服务都很及时,感谢!”
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不仅点亮了赣江两岸的每一个角落,更点燃了市民心中的爱国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场盛大的庆典与八一广场升旗、红色文旅等国庆系列活动一道,生动诠释了南昌作为“英雄城”的勃勃生机,也通过气象科技的精准预测与精细服务,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南昌气象的科技赋能,为这组“城市文化IP”注入了安全与品质的底气,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誉与认可。(图/黄亿格 文/洪闽 审核/徐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