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花炮故里·千年杨岐”全球华人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自古为赣湘通衢,吴楚咽喉,是江西对外开放的西大门。
上栗文化璀璨,风光秀丽。是“中国烟花爆竹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誉为“辛亥革命重大预演”的萍浏醴起义在这里爆发,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最为繁茂的杨岐宗在这里发祥。杨岐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孽龙洞是1.8亿年前形成的天然溶洞,被誉为“天下第一洞”。
上栗经济活跃,平台完备。历来商贸发达,一直是湘赣边商贸重地,素有“小南京”美誉。近年来,积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株潭都市圈等国家战略,先后被纳入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
上栗是烟花爆竹的发源地,是中国花炮四大主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烟花爆竹之乡”,因花炮祖师李畋出生于此而被称为“花炮故里”。上栗烟花爆竹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已传承千年,于2008年获得国家级非遗,李畋崇拜习俗于2017年获得省级非遗。2025年,“上栗花炮”获批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上栗花炮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目前,全县共有花炮产品9大类600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花炮出口贸易额占全国25%份额以上。
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介上栗的花炮文化、自然风光和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上栗影响力和知名度,经研究决定举办2025“花炮故里·千年杨岐”全球华人诗词大赛。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江西省诗词学会
上栗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萍乡市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上栗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萍乡市赣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二、征稿主题
围绕上栗的花炮文化、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以及相关联的时代故事等要素进行创作。
三、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6年2月28日
四、征稿对象
全国以及海外华人诗词爱好者
五、作品要求
1.作品体裁主要为传统诗词,要求内容健康、格高情真、意境深远、辞美音谐。
2.格律诗词默认平水韵、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新旧韵不得混用;词的变格需注明出处,僻典、专有名词等应自行简要注释。
3.每种体裁每人限投1首,每人总数不超过2首。
4.征稿作品须是作者本人原创,且必须是未在别的媒体公开发布过的作品。
六、投稿方式
1.投稿邮箱:huapaoguli@163.com
2.投稿邮件标题请注明:“花炮故里·千年杨岐”诗词大赛征稿+作者名。
3.稿件请直接粘贴在邮箱内,不接受附件投稿.不接受修改稿和重复投稿。
4.稿件末请注明征稿者信息(含真实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详细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微信号等),并同意将上述信息用于明确征稿者署名权。
5.投稿联系人
付老师18579058761
熊老师18507083505
七、评审方式
聘请海内外著名诗词专家担纲评委,由专人收稿,匿名进行初选、复评、终审、合议,适时实名公示、公告。
八、奖项设置(金额均指人民币)
一等奖2名,奖金6000元+获奖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2000元+获奖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1000元+获奖证书
优秀奖30名,获奖证书
入围若干名
九、其他事宜:
1.大赛指导专家、评审委员及工作人员不得参赛。
2.本赛事奖项设置中的奖金均为税前金额,奖金发放时应依法申报个人所得税。奖金将在公布结果且中奖者向主办方提供完整有效信息后统一发放。
3.作者对作品具有署名权,投稿后即被视为授权主办方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等方式,展示、传播作品;投稿后均被默认为同意本征稿启事所有条款。
4.一旦发现参赛作品违法违规或侵权,即取消该作者参赛资格。若因此引发任何纠纷、争议或处罚,均由作者自行解决并承担全部责任,主办方保留追究作者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5.未经授权,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展示、抄袭、出版、改编本次参赛的作品。
6.其他未尽事宜,解释权归主办方。
2025“花炮故里·千年杨岐”全球华人诗词大赛
评委会
2025年10月19日
附:上栗县主要景点介绍
孽龙洞
孽龙洞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是一个形成于1.8亿年前海相石灰岩层的天然溶洞。全长3200米,有108处景点,分布在南斗六宫九重天。洞内常年恒温18度,冬暖夏凉,厅廊相连,水随洞转,洞因水活,蜿蜒曲折。清风、怪石、流泉、飞瀑是为“洞中四绝”,是全国喀斯特地貌中不可多得的岩溶奇观。1983年,孽龙洞被中国风景名胜权威、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学家陈丛周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
杨岐普通寺
杨岐普通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杨岐村,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由乘广禅师创建,初名“广利寺”,宋庆历年间由普惠禅师改今名,是中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坐落于杨岐山寿桃峰山腰,依山而建,坐东向西,有山门、大殿、祖堂、禅房、斋舍等,由两栋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组成,面宽30.08米,进深26.48米,一天井,麻石立柱,穿斗式,梁上有雀替,牛腿,显得古朴厚重。寺后有唐代“倒栽柏”一株,树围5.6米,寺前两侧分别嵌有唐代刘禹锡撰写乘广禅师碑和唐至闲撰元幽书甄叔禅师碑各一块,二块碑均有龟兽座和篆歌。2025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唐代雕刻、书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对研究佛教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寺内还有乘广禅师塔、甄叔禅师塔、杨岐了道禅师塔、文廷式墓等多处重要文物古迹。
小枧傩神庙
坐落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该庙建于明英宗七年(1442年),坐东朝西偏南30°,两纵一横呈L形前厅后堂一天井布局,砖木结构,面阔27.4米,进深21.8米,建筑面积473平方米。前后两栋屋顶均为硬山顶封火墙样式,白砖灰瓦,两石柱架挑梁,主殿正面入口采用石门槛木大门,匾额“道宣一祠”,厅内排列两排6根石柱,穿斗式梁架、木阁楼。庙内供奉着主神唐、葛、周三大将军,以及其他35只木雕面具,另外庙内还珍藏有111尊石雕面具,是傩文化中的瑰宝。清同治十年(1871年),对小枧傩神庙进行了扩建,右侧增加了观音堂,左侧则增建了古杨子庙(现改名为长山社)。后陆续在主庙前增建了戏台、酒楼等建筑。该庙对研究赣西历史宗教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于2000年被列入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麻石李畋故居
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麻石街。该故居始建于清代,2015年重修。落居龙王庙右边,是龙王庙原附属建筑,呈纵向布局,砖木结构,硬山顶灰白瓦,通面阔10.86米,通进深19.57米,占地面积约212平方米,室内供奉两座爆竹祖师李畋神像,木阁楼,一天井,墙上两块功德榜。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曾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李畋应诏用爆竹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因此被封为爆竹祖师。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上栗人历来对李畋顶礼膜拜;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当地人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爆竹祖师李畋的诞辰纪念日,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麻石李畋故居为研究上栗花炮的起源及人文历史提供了实物参考。
萍浏醴起义指挥部旧址
萍浏醴起义旧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设在麻石小水村龙王庙里,坐东北朝西南偏西75°,长14.32米,宽14.32米为三进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内有二根屋柱支撑。1906年12月4日,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等人在此策动组织湘、赣边界萍乡、浏阳、醴陵三县武装起义,后烈火蔓延至宜春、万载、分宜等县,人数达3000人。此次起义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取得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打响了第一枪。2018年被列入省级革命文物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斑竹山起义旧址
斑竹山起义旧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斑竹村斑竹山上,坐东南朝西北314°,始建于清代,重建于公元1997年,面阔三间一进,长11.28米,宽10.44米,红砖,硬山顶,土瓦结构。寺前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石碑一块,2016年在凌云寺右侧新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内容有:斑竹山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安源市委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而领导发动的比较早的武装暴动,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延续与扩大,也是萍乡红色政权建立的先声。牺牲的同志有:彭华隆、陈大高、赖久梅、林云耀、赖公豹、邱隆达、龙作虎、曾明全等等,对了解上栗革命史和红色文化具有参考价值。2001年被列入省级革命文物名录,2004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托斑竹山起义旧址,我县对斑竹山进行了规划开发,将其打造成斑竹山党性教育基地,先后被列入萍乡市党性教育基地“一院四基地”之一、斑竹山起义历史陈列馆被评为“萍乡市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等称号。
张国庶烈士故居张国庶故居位于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坐东北朝西南,故居原来规模很大,修建于1927年,有48口天井,现仅存门楼、一厅23间房屋,均为砖木土结构,人字形顶建筑,其余均已倒塌和改建为现代民房。2004年被列入县级保护单位,2009年对故居进行了修缮,2012年被列入省级革命文物名录,恢复了部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