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城市更新,铺陈赣鄱大地宜居宜业新图景

2025-10-28 15:51 阅读
大江网
▲九江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10月27日,《江西省城市更新条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城市更新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首部省级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它以系统思维擘画赣鄱大地城市发展的“施工图”,以法治为针、民生为线,在老城肌理上绣出宜居新景,这既是对“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践行,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生动彰显。

  《江西省城市更新条例》包括总则、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主体、城市更新实施、城市更新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共48条内容,从规划到保障再到追责,环环相扣织密了城市更新的“制度网”,让这项民生工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宏观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路径,《条例》把“系统思维”刻进了城市更新的每一步,既防“大拆大建”的短视,又解“碎片化改造”的难题,彰显了法治护航城市发展的智慧。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民生,而非面子。城市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老旧小区的管线漏不漏?爬楼的老人累不累?街角的空地闲不闲?《条例》给出了实在回应:优先改造老化管线、支持加装电梯、完善养老托育设施,把“里子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消除积水点、把闲置地变成游园……这些“小更新”托举着市民“大幸福”。这种“问需于民”的更新逻辑,让城市发展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群众参与的“大合唱”。

▲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

  城市更新的智慧在留护,而非替代。城市的魅力,藏在老建筑的砖缝里,躲在古街区的叫卖声中。《条例》明确要求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用微改造延续城市文脉。这正是抓住了城市更新的关键,拆的是破败危房,留的是文化根脉;改的是设施短板,护的是精神记忆。没有历史的城市是空洞的,《条例》用法治红线守住文化底线,让赣鄱大地既能看见高楼林立,也能遇见古韵悠长。

  城市更新的活力在合力,而非独撑。城市更新不是“烧钱游戏”,需要破解资金、土地等难题。《条例》创新提出分层开发地下空间,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格局。这种共建共享模式让更新成本合理共担、收益共同分享,多元参与的合力更能激活城市更新的一池春水。

  法治护航,更新有方。《江西省城市更新条例》的施行,是城市发展从“粗放生长”到“精细绣花”的转折点。当老化管线换成安全管网,当闲置空地变口袋公园,当老建筑焕发新活力,这些变化终将汇聚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信这根城市更新法治“绣花针”,定能在赣鄱大地上绣出宜居宜业的新图景,让每个城市角落都充满烟火气与新希望。

  (刘诗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