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200列火车奔赴各地,义乌等地商家也来这里出货 江西这个“陆港”为何能吸引沿海客户?(图)

2025-11-18 10:18 阅读
大江网-信息日报

  在南昌市南端,有个看似普通却充满活力的小镇——南昌县向塘镇。在这里,每天都有火车鸣笛奔赴全国各地,将一辆辆车、一袋袋盐、一卷卷胶带等“江西制造”运往世界各地。

  传统印象中,火车班列往往与大型交通枢纽、沿海港口城市紧密相连。但翻开南昌市的版图可以发现,向塘这个小镇既不靠海,又不沿江。可这样一个小镇,平均每天有200辆列车拉着日用百货、电子元件、机械配件等各种货物从这里发出,历经18小时直达港口,成为企业出口的“定心丸”。

  这个内陆小镇,缘何能开出类似公交车般频繁的火车班列?

  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本版图片由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摄)

  一个个集装箱堆放在基地等待被运走

  向塘物流基地内等待运输的车辆

  内陆“宠儿”

  向塘物流基地的崛起之路

  11月7日,江西暖阳高照。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南昌县向塘镇,坐落着江西省首个陆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

  这里车流不息,大货车日夜穿梭往来。巨大的货场内,一列列火车整装待发,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装卸作业。一辆辆货车将货物从仓库运往火车车厢,统一编组后发往各地港口——有的驶向厦门港,有的奔赴盐田港,最终将跨海越洋,远销海外。

  向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京九铁路和沪昆铁路在此纵横交会,赋予其强大的交通辐射能力。同时,105、316、320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公路与铁路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这种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让向塘镇成了重要的物流节点与货物集散地,为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仅有交通“基因”,就足以让这个小镇每日开出班列吗?显然,答案并非如此简单。交通优势只是发展的基础,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效能,才是关键所在。

  从发展历程来看,向塘铁路物流基地历经三次基本建设才形成如今规模。

  2012年,向塘综合性货场开工建设,拉开了物流基地发展的序幕;2015年11月24日,满载48个集装箱的列车从这里缓缓驶出,开往荷兰鹿特丹,标志向塘为南昌乃至江西找到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窗口。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2019年商品汽车运输线工程竣工,进一步拓展了向塘物流业务范围。

  如今,总规划面积约3000亩的向塘物流基地,已设置铁路口岸、国际物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等一系列功能分区,从传统的货运站场华丽蜕变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国际陆港,现代化的仓库、先进的装卸设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一应俱全。

  班列“公交化”

  物流枢纽背后的经济账

  在向塘镇,平均每天都有200辆火车如同城市中的公交车般频繁穿梭,拉着各类货物奔赴全国各地。这种“公交化”的班列运营模式背后,隐藏着一本精细且意义重大的经济账本。

  南昌铁路局物流中心向塘营业部经理周键一语道破关键:“在向塘物流基地,配车十分方便,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装车需求。而且这里专门建设了外贸出口专用线,为外贸货物的运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也为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以江铃汽车为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向塘镇作为全省最大的编组站,在汽车出口运输方面优势显著。这里不仅配车便捷,还能根据出口汽车数量迅速调配火车皮,确保货物在24小时内到达港口,随后顺利出海。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让江铃汽车能够及时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节约了时间经济成本,大幅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樟树晶昊盐化同样从向塘镇的物流优势中受益匪浅,其负责人杨总表示,选择向塘镇进行货物运输,相比传统公路运输,成本可降低30%左右;在运输时效方面,比水运至少快一周时间,与公路运输相比也毫不逊色。这种成本和效率的双重优势,使得晶昊盐化成为向塘镇物流的忠实客户。

  南昌—宁波铁海联运线路和南昌至厦门铁海联运线路,宛如向塘镇连接世界的两条“黄金通道”,形成了有效的互补。其中,南昌—宁波铁海联运线路每周开行10至12班,依托宁波港北美、南美、欧洲及非洲等优势航线,为江西全省外贸进出口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大量江西制造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日用品、食盐、胶带、化肥、医疗器械、家具家电等货物,通过这条线路运往宁波港,再转运至世界各地。而南昌至厦门铁海联运线路同样每天有班列,运输时间大幅压缩,为企业平均每标箱节约物流成本约1400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这两条线路服务全省285家外贸企业,覆盖11个设区市,为“江西制造”走向世界市场装上了“双引擎”。

  惠通四方

  进一步融入内陆开放大格局

  11月10日,全省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工作大会召开,江西要求高标准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扎实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文章,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大力度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作为南昌打造“南北呼应”国际性口岸开放门户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凭借政策叠加效应,在内陆开放的大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从具体业务操作来看,向塘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与铁路海关监管区无缝衔接,实现了货物运输与海关监管的高效联动。同时,充分释放口岸“三同”政策和沿海港口政策的叠加红利,不仅吸引了江西省内众多企业在此运输货物,还吸引了福建、浙江的部分货物在此运输。

  “浙江本身靠海,其实出口更方便,但像义乌这些地方的商家会到向塘这里走中欧班列运输,主要是浙江这边出口货物多,等待时间长,而向塘这里货到就可以发走,节约很多时间。”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主管曾晨曦如是说。

  这种跨区域的物流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向塘镇在物流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政策的支持也为向塘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南昌国际陆港开行的外贸专列共1694列,同比增长15.7%;到发标箱(重箱)11.6万个,同比增长10.4%;货值约28.9亿美元,同比增长8.9%。

  截至目前,向塘车站已开通12条中欧、中亚直达班列,12条铁海联运班列,进出口货物覆盖欧洲、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少保证一天一列,24小时之内到达港口。

  随着向塘自身货运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强大的磁吸效应逐渐显现。中远海运、新海丰集运等国内知名船公司及国际货代公司、报关公司、物流公司等61家外贸服务型企业纷纷入驻向塘镇。

  向塘镇正从货“经”向塘向货“聚”向塘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物流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物流质量的提升和物流服务的优化上,而这更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必然选择。

  向塘镇这个内陆小镇,凭借自身优势在物流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正以昂扬的姿态融入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大格局。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