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首歌打通了他乡与故乡的隔阂
QQ音乐:梦醒了 赵迎
从十八年前第一次在“天府之国”踏上歌曲创作的旅程至今,由于骨子里遗传的山西民歌基因,还有心底里对于流行音乐的那份痴迷,我的音乐旅程始终缠绕着两根绳索:一根是深扎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古老根脉,二根是朝向未知天空的现代藤蔓。《梦醒了》这首“处女作”的诞生,正是我执意让这两根绳索绞拧在一起的初次尝试,其最原始的火花,源自山西民歌海洋当中那首锥心的慨叹《难活不过人想人》。
我深信,真正的传承绝非在博物馆里展示的标本,而是让古老的魂魄在当代人的情感经验中重新发声。采风途中,那声从干涸土地上的老农喉间撕裂而出的“难活”,其力量不在旋律的婉转,而在于生命最本真的粗粝与痛感。我决心捕捉的,正是这种“痛的质感”,而非一个可供猎奇的风味符号。
在融合的探索上,我摒弃了简单嫁接,不需要直接搬运一段民歌旋律作为“民族”的标签被镶嵌在流行框架里。我要做的是解构与重生。编曲上以电子合成器铺陈出旷野的寂寥与迷离,那是现代人同样无处安放的孤独心象;节奏设计上,脱胎于传统民歌鼓点的单一性,如同心跳,一声声敲打在等待的焦灼上。
歌词创作上,我同样追求一种“现代的古典”。白描的画面——“天亮了”、“梦醒了”“阳光暖暖地打在我的身上”——是共通的情感接口,而“隔山隔水不隔音”等直接汲取自民歌的句式,则像楔子一样,将千年的集体情感记忆钉入个人的梦境与醒觉之间,打通了时空的隔阂。最终,让这首歌在我的体内经过消化、挣扎后,以自己在山西二十年的生存体验和汲取到的音乐语言重新长出了新的血肉。
创新不是目的,而是传承迫不得已的路径。我期盼听众感受到的,并非一个地域性的故事,而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关于思念的锐利体感——它既古旧,又崭新;既属于那片黄土地,也属于每一个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难活”的现代人。(文/赵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