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人民之庆

2025-10-02 12:02 阅读
发哥发微

晨曦初露,赣江水面泛起粼粼金光,千年滕王阁的飞檐在霞光中显得格外庄重,南昌城在静谧中苏醒。大街小巷,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宛如跃动的火焰,点燃了整座城市的节日热情。这并非精心编排的电视画面,而是英雄城南昌最真实、最鲜活的国庆图景。

此情此景,让人豁然开朗:国庆,从来不是悬浮于空中的宏大叙事,也非遥不可及的政治符号。它是街头巷尾飘扬的那一抹红,是家家餐桌上增添的一道佳肴,是老人闲谈中今天天像过年的由衷感慨。它是亿万普通人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汇聚成对国家最深沉、最质朴的情感认同

一、国之名,因民而立:人民是江山的“定盘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字,最重的两个字是“人民”76年前,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是修辞,而是历史的转折标志着一个以人民为名的国家正式诞生,宣告一个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时代到来

在江西,人民二字有着特殊的分量。革命时代,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历史转折,都在诠释着一个真理:国家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南昌八一广场的军旗雕塑,铭记的不只是建军伟业,更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初心;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每件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信仰的无声宣言

步入新时代,红土地继续用行动诠释人民的千钧之重。在省会南昌,12345政府热线24小时守候民生诉求,让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见;洪城红党建品牌深入社区,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老旧小区改造让数万居民住得更舒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今年国庆前夕,南昌西湖区朝新社区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活动。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耀眼的明星,有的只是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节目饱含深情的小合唱、激昂澎湃的集体朗诵、童真稚嫩又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剧……正是这些“土生土长”的表演,让节日充满温暖的“人情味”,让抽象的国家概念变得可亲可感。

活动参与者“中国好人”范圣高坦言:“我讲党史,不是单纯回顾历史,更是为了让街坊邻居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我们应当如何珍惜。”他以《爱我英雄城,见我文明行》为题,将党史故事讲得接地气有温度。在他看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与献礼。”

这,便是人民对国家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理解国家并非抽象的概念,它就是我们每日行走的道路、呼吸的空气、享受的便利、感受到的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

国庆的本质,是一次全民的身份确认我们不是国家的旁观者,而是主人。每一次升旗、每一场活动、每一声“祖国万岁”,都是人民对“我是谁”的坚定回答。

二、庆之形,由民所创:百姓是节日的“主角”

真正的庆典,从不只靠政府组织,更源于民间自发的表达。当人民真心热爱这片土地,庆祝便会如春野之花,自然生长,恣意绽放。

在江西,“民间式庆祝”正成为主流。南昌的万人骑行阅赣江景德镇的祥狮献瑞迎窑宝,赣州的抖音音乐节、宜春的月亮文旅节九江的游园灯会新余的非遗展览……形式各异,内核一致:人民是主角,生活是剧本,幸福是主题

这个国庆,“盛世华彩,豫章欢歌”烟花晚会成为动人注脚。当无人机在璀璨烟花中拼可爱的南昌字样时,沿岸数万市民齐声欢呼。孩子们仰望星空的纯真眼神,年轻人记录美景的专注神情,老人们欣慰的笑容,共同绘就了节日最动人的画面。没有演员与观众之分,每个人都是这场盛宴的参与者

与此同时,20届南昌国际车展上,政府补贴叠加企业优惠,过去遥不可及的“买车梦”,如今成为许多家庭的“新民俗”。这不仅是消费狂欢,更是民生改善的生动写照。有没有好不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才是节日最厚重的底色。

动人的庆祝往往来自朴实的心灵。在南昌县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的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现场,社区居民扶老携幼,在五星红旗下绽放笑容。一位母亲道出心声:让孩子在国旗下长大,就是要让他知道根在何处。志愿者们开设的国旗知识小课堂,为孩子们讲述国旗背后的故事。这些朴素场景告诉我们:爱国是具体的情感联结,当每个人都能在国旗下找到归属,国家的根基就愈发牢固

更远的乡村,村民们用丰收的稻谷、辣椒、玉米,在晒场上拼出巨幅中国地图和“76”字样。一位老农道出心声:“种了一辈子地,现在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用自己种的粮食给祖国庆生,心里特别敞亮。”

这些发自内心的庆祝,最真实、最有力。它们证明:当人民的日子好了,自然会有心情、有底气、有能力把节日过成“我们自己的节日”

三、情之真,为民所系:幸福是爱国的“底色”

为什么每逢国庆,人们总会心潮澎湃?因为这一天唤起的,不只是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更是对自身生活变迁的深切感知。

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由无数具体而细微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编织而成的真切体验。当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当老人们看病就医有坚实的医保保障,当农民工的辛苦钱能够按时足额拿到手,当街头巷尾的小商贩能够安心经营、靠勤劳致富这些看似寻常的“日常”,正是国家发展带给人民最实在、最珍贵的“礼物”。

在南昌,“获得感”正写在每个市民的笑脸上。近年来,豫章书院在国庆前开放;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百余所,新增学位超10万个;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超10万套;地铁从无到有,开通4条线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赣江愈发清澈……这些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一位红谷滩的年轻妈妈感慨:“没买学区房,孩子照样进了好学校。这让我觉得,这座城市是公平的,国家是可靠的。”一位退休教师欣慰地说:“现在看病医保报销八成以上,慢性病药在社区医院就能开到。以前不敢想的事,如今都成了现实。”

这些朴素话语,蕴含着最深沉的爱国情。国庆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让人们清晰看见:国家的强大,最终要落脚在每个普通人的安心与尊严上

节日期间,南昌的便民举措更显温度市属公园免费开放,博物馆延长时间,图书馆举办亲子活动,公交地铁增加班次……这些看似微小的便民举措,恰恰是人民至上理念在民生细节上的生动体现。它们确保了每一位市民,无论收入高低,都能平等、便捷地分享节日的欢乐。

更为可贵的是,南昌致力于提供“宠客”式服务,让游客“放心来、满意归”。海昏侯遗址公园增派400辆接驳车、新增1500余个停车位以应对客流高峰;八一广场周边区域部署了200名志愿者、增设15座移动公厕、提供行李寄存服务,甚至鼓励周边商铺延长营业时间至通宵……这些无微不至的细节关怀,不仅让“远方的客人”感受到了英雄城的温度,也让“家门口的节日”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与人文关怀。

四、心之同,与国共振人民笑了,中国就暖了

在江西这片温情的土地上,国庆不仅是一场举国同庆的盛典,更是一次千家万户的情感共鸣。当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节日的意义便超越了形式,升华为一种深沉的精神认同。

夜幕降临南昌的秋水广场灯火璀璨赣江两岸高楼披上中国红,音乐喷泉随旋律起舞,市民们驻足观赏,孩子欢呼雀跃。这一刻,城市如诗,山河如画。

但最美的风景,不在江边,而在千家万户的灯火里。有人在八一广场等待看升旗,有人在家中与父母共看阅兵回放,有人在朋友圈写下此生无悔入华夏。这些细微的瞬间,才是国庆最真实的模样。

在南昌经开区的一处安置房小区,张阿姨一家三代围坐在餐桌前。以前住在棚户区,过年都难凑齐一桌人。现在房子宽敞了,孩子工作稳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她笑着说,国庆嘛,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东湖的出租房里26岁的程序员小李刚刚结束加班。他站在窗前,用手机拍下城市的夜景,发到家庭群里:爸妈,这就是我奋斗的城市,也是咱们国家发展的缩影。

这些平凡的瞬间,编织成了国庆最真实的图景。这个国庆假期,江西各地的志愿者们自发组织照亮归家路活动,在背街小巷加装路灯;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老人出行;社区食堂照常营业,为困难群体提供暖心餐食。这些来自民间的善意,让节日的温暖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当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温度时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民之庆

这温度,在学有所教的课堂里,在病有所医的病房里,在老有所养的社区里,在劳有所得的工作中。它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获得感中,绽放在每一张真诚的笑脸上。

人民笑了,中国就暖了。这笑容,是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国家前行最深厚的底气。在这笑容里,我们看见了过去奋斗的意义,看见了现在坚守的价值,更看见了未来可期的希望。

万家灯火,每一盏都在诉说着一个家庭的奋斗故事;千万个笑容,汇聚成一个国家的时代温度。这,就是国庆最本真的意义,也是人民之庆最深沉的告白。

就是中国。这,就是人民。这,就是国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
    每日读报
    推荐新闻